嘿,姑娘,你知道嘛?我有个朋友叫lobatt。他和我这种成天把“B”、“大爷”和“丫”挂在嘴边的人不同,用我自己的话说——非常“温文尔雅”。不过你也知道,北京有句俗话讲,“兔子急了还骂傻逼呢”。所以你看,他今天忽然就特不淡定地写了一篇包含三个“傻逼”、两个“牛逼”和一个“装逼”的文章。
而这,都是因为巴萨。
姑娘,你肯定还听过北京的另一句俗话叫:“爱足球不爱姑娘”。所以,姑娘,你走吧,好让我接下来也谈谈巴萨。
———————————————–
除去82年的巴西球迷,如今的巴萨球迷大概是最喜欢称自己球队踢的是“艺术足球”的那部分人。不过那些反巴萨的球迷则把另一个称呼加到这只球队上——“倒脚队”。
如果我们把足球分为进攻和防守两部分来看,我们一般谈论“艺术足球”,实际是想讲“艺术的进攻”,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创造力”,或者说比赛中及时出现的、训练中不可能专门演练的动作以及思路。习惯上被称为艺术足球代表的是那些古典前腰——济科、齐达内、科斯塔、里克尔梅,他们能瞬间发现电视转播中的俯瞰视角都无法捕捉的线路,把球输送到致命的区域。比如科斯塔02年对波兰、冠军杯对皇马的那两次超过50米的直传。
从“创造力”的角度衡量,巴萨在小罗那个时代踢的也许是艺术足球——想象一下对切尔西的那脚捅射。但是随着小罗、埃托奥等人的离开,巴萨的进攻已经不再具备昔日的那种创造力。如今巴萨的进攻更多依赖一些演练的套路:阿尔维斯的后插上、哈维、伊涅斯塔带球前插后从肋部的直传、禁区前的二过一以及直传斜插。回忆一下,巴萨已经多久没有为我们贡献具备小罗那种创造力的进球了。哦,也许你会说几天前的梅西。原谅我,我只看到了天赋异禀的速率和极为普通的动作。
然而当失去创造力的套路巴萨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相信我们可以更容易抓住拉玛西亚耗费30年时间究竟发明了什么。套路永远不可怕,但巴萨一直在赢。这让我们注意到真正可怕的其实是,每场比赛掌握六成以上控球时间,限制对手进攻次数的同时,自己把各种套路演练上几十遍,直到对手疏忽大意犯下错误。
我想这才是巴萨在足球发展史上的贡献。巴萨构造了一个系统,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对球控制的系统。反复的短传(或曰倒脚)是构建这个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倒脚不仅仅保证了对球控制,还保证了队形几乎永远是合理紧凑的,紧凑的队形则进一步保证了一旦失去球权,以多打少的小组围抢可以立时展开。
这个系统的另一个优点是极大降低对球员特点的依赖。即便核心队员都很可能是可替换的部件——哈维?法布雷加斯。系统高于个人,球员需要的是熟练地做好螺丝钉,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转。这就是为什么拉玛西亚出身的天赋并不过人的青年——比如佩德罗,会比伊布、比利亚这些久经沙场的大牌在系统中有更好地表现。这也是为什么哈维、伊涅斯塔如此成就却不能获得金球奖——彻底融入这样一个系统后,个人作用极难彰显。反之梅西作为特例——当然可能是出于战略目的为系统增加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过多的不符合系统原则的突破使他不可避免地从系统中凸显。
所以与其说巴萨是“艺术足球”,不如说巴萨踢的是“工程足球”。巴萨足球最大的优势不是创造力,而是精确、可控、效率。我用系统来做隐喻,本身就说明这一踢法的工程特性。
然而艺术是审美的,审美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巴萨系统在审美上有很多缺点,比如精确性要求系统必须相对低速的运行,所以巴萨足球是慢速的。再比如非个人的精确、可控系统意味着巴萨足球是重复的。
我不知道巴萨球迷是不是工程师居多,不过我猜想真心以为巴萨是“倒脚队”的人不会是纯粹工程师,因为他们不欣赏精确、可控、效率的美感。而我作为非巴萨球迷,虽然曾经很欣赏巴萨的比赛,但现在我对不断的重复多少厌倦了——足球不该是不断扩展用脚操纵球的可能性嘛?还是说巴萨足球就是人类足球的界限了?显然,我甚至不相信这一界限存在。
但无论如何,从功利角度上讲,巴萨系统代表目前最先进、最强大的足球。
强大导致嫉恨,而嫉恨导致非议。
这是后续一切的缘起。
———————————————–
此为三篇中的第一篇,后续会是“西伦敦蓝”和“镜中恶魔”,我写在这,只是怕自己会忘掉……
哇,我又在您的blog上出名了
PS:您应该在连接后加上(需翻墙),俺实在是找不到墙内的DNS了…
PPS:果然从来没有人能写对我的id…
我改了…
那么,终于有人系统的总结出了我心中的那些片段和思路了。
看巴萨和不同的对手过招,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这样来的——如果我看别的两支队,或者散漫无力,或者激情四射,或者四平八稳杀机四伏,这是两支球队在比拼,从排兵布阵到球员个人的比拼。但是如果其中一方是巴萨呢?那么这场比赛就变成了一支球队和一台机器的比拼,就是这样的感觉。
这无关倒脚,无关演技,事实上在观看巴萨的比赛的时候,我总会在脑海中映射出巴萨接下来的走向——梅西该从右边横向往左带了,伊涅斯塔该横传了,诶,左边插上的呢?镜头移过去,是的,果然插上了。比赛看多了,就会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反正每场都是这样的一套东西在运作,一场场的比赛连起来看就像是网友杀怪升级一样。是挺无趣,但是很可怕。
这样的一套足球的确是索然无味,细节上有很多可以争论的东西,比如巴萨的倒脚到底是进攻的蓄势,还是因为这个系统需要这样的一种倒脚控球来实现自己的防守——但这些无关乎一个系统。楼主说这叫工程足球,之前在下自己定义叫工业足球。意思大概是一致的,现代工业的典型特征就是精密,流水线。铁打的拉玛影视学院流水的兵。只要系统稳定运行,替换小卒子并不似传统球队重建那般伤筋动骨。为了一个球星推翻球队的战术体系的事也见多了,但这应该不会在现在的巴萨身上发生。精密体现在,每个人有自己的专职任务,分工明确到变态,但是连接成一个系统就会实现1+1大于2.
球星的发挥在这里就有点锦上添花的意思了,不像一些队伍——球星出场就是雪中送炭,没了就废了。
补充要说的是——为毛就没人再造系统对抗巴萨呢?身为国米球迷,去年一路斩杀拿到欧冠的经历就让我觉得,蹲坑防守反击虽然只是一种具体的战术,但穆里尼奥对国米的调教,把每个人按死在位置上,无论怎样牺牲球员的灵性,也要保证防反系统的整体运行——最后结果就是很成功的。我国在防守反击的锅里吃了几十年饭,但真的被捏合成一个系统,也只有去年做到了。
倒也不是说防反是对抗巴萨的唯一方法,但以传统的松耦合机制来对抗现代工业理念的巴萨,还是有些够呛。
那么好莱坞式的担忧大约如下——系统追求的极限,会不会是反人类的。两个系统在那比拼,互相磨着,这样的比赛会不会失去激情?这样的足球还会是我们想看的足球么?
当然,希望这样的担忧永远只是好莱坞式的,如同担忧未来社会人类失去感性一样。
也希望红魔能在决赛场上能斩落巴萨,那样于我而言,在心理上会舒服些吧。
好吧,关于穆里尼奥的部分,基本上想到一块儿去了。我觉得审美上穆里尼奥和巴萨的追求是一致的——精确、效率、系统化。只不过穆里尼奥没有拉玛西亚这个大后方,所以就搞相对短平快的防反。所以穆在车子、国米和皇马的风格其实没太大区别,只是根据人员配置在反击的线路和速度上有侧重。
这个角度上讲,穆里尼奥就是巴萨的一个镜像。巴萨球迷对任何对穆里尼奥足球风格的批评,最后都批评到他们自己身上。
这个系列最后一篇拟叫“镜中恶魔”,我想谈的就是这个。
Pingback引用通告: 离光 » Blog Archive » 谈谈巴萨(二)—— 镜中恶魔
Pingback引用通告: 离光 » Blog Archive » 谈谈巴萨(三)—— “干爹”的诞生
哥们,你踢过球吧?你知道在挤着那么多人的半场短传不失误是多难吗?为什么其他队做不到呢?
另外,巴萨的慢在最后一瞬的突破和传递间会迅速转快,创造力会在这一刻体现。
@sanfeng
首先,不必用踢没踢过球还做讨论的门槛,扣帽子的做法最无聊了。
第二,我没否定巴萨的短传很难做到。
第三,要定义什么是创造了。比如恰到好处的直传斜插配合算不算有创造力。
不过说到底,博客留言什么的,从来没人回头讨论,都是喷完就走,真是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