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

Google这事我是不打算评论的。一来事实已经足够有力;二则各种视角的评论铺天盖地,你多说一句不过徒然让人厌倦;最后也是因为这事到现在传言太多却没定论,早说早错,不如拭目以待。。

可惜你虽无心他不休。昨天中午刚到实验室,左师兄看见我就说,“Google这次xx了吧”,只弄得我一头雾水,赶紧上twitter和greader看新闻,却没发现有什么大事儿。不一会儿坐我对面的左师弟又发话了。
“嘿,看见新闻了嘛?google不退出了。”
我这赶紧勤学好问,“哪的新闻呀?”
腾讯,腾讯。”……
这事还没完,转过今天,同屋的老左又来问我,“google那咋回事?是又不退出了吗?”

你看这没完没了的架势。于是我只好回去仔细看看腾讯那条新闻。这新闻开头是这样的: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 据法新社消息,当地时间18日下午,在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员工停止工作一周后,美国网络巨头谷歌再次表示在中国的业务恢复正常运转。”

新闻本身忘了给出链接,所以如果你不到网上仔细翻,那么原始的消息大概就找不到了,而法新社表示谷歌已经恢复正常的消息你更是使劲找也找不到。其实只要稍微回忆一下google官方那篇blog中的说法和态度,大概也能猜出这条消息大抵是哪个英文法文中文都学不好的“实习记者”出于善意搞出来的。当然对我那列位同学来说,google官方英文blog存不存在就是另一回事了。

Google这事敏感了点,还是说说全球变暖吧。前天看了部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看的时候隐约觉得味道不对,比如中间谈到CO2在大气中比例很少,暗示CO2因此不能导致变暖;再比如海水的正反馈效应被用来解释CO2的增加仅仅是变暖的一个后果;最后更拍了一段非洲的贫苦生活,大意是抑制碳排放就是剥夺了他们的发展权利。后面这部分倒让我想起之前哥本哈根会议结束时在未名BBS上看到的段子,原链接找不到了,复述一下:

“如果把工业化比做一辆公交车,那欧美人都已经舒舒服服地坐在里面了;中国人是大半个身子已经进去了,屁股还露在外面;印度人刚跨上一条大腿;苏丹带着一大帮人还追着这车猛跑呢。结果这当口车就开始猛拐乱转、拼命往外甩人了,你一不留神就得被甩出去。”

原文大概比这写得还诙谐戏谑得多。看完笑完之后,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不免忧愤交加:忧的是这小半个身子在外面的中国人万一被甩出去怎么办,愤的是欧美这帮xx自己坐上车了就不管别人的死活了。

在全球变暖这件事上,常能看到持这种阴谋论观点的人。比如和我一级的左同学就觉得这事是发达国家用来限制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手段。奇怪的是,如果看看其他的纪录片(比如《愚昧年代》),你会发现减排好像不是前面说的那个样子。反而是发达国家人均减得更多,而第三世界的兄弟们只是有了排放的上限——这上限对所有人是一致的,而且离非洲兄弟的生活标准还远得很。好比说原来人家开的是悍马,我们有开奥拓的还有腿着的。现在大家觉得悍马这玩意排量太大不好,将来不许开了,最多只能开奥迪。如果这是真实情况的话,那减排到底更损害谁的利益就不那么一目了然了。

其实全球变暖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因为就连“人类活动到底是不是近40年来全球变暖的最直接原因”或者“全球变暖到底能造成多大程度的灾难性后果”,这种科学问题都还有争论。那这里面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牵扯就更不是看了几部纪录片以及一点点评论就能搞明白得了。我倒是觉得,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那么先去看看各种宣扬全球变暖的文章和影片。等你开始对全球变暖忧心忡忡,那再去看看《全球变暖大骗局》。如果你看完大骗局又开始对全球变暖不屑一顾,那再去看看那些反驳的文章(123)。做完这一切,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彻底晕了,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了。恭喜你,你已经不能被轻易煽动了,这是独立思考出自己观点,做出自己选择的基础。

开头Google这件事其实也一样。如果你老是盯着某一种立场的消息来源又没有一点质疑精神,结局不免像我那些不是姓左,便是姓右,或者不左不右姓钟的同学一样,得出类似“google在这事上很xx,开始装得那么nb最后又怂了”的结论。殊不知倒是自己被媒体忽悠着一会儿排成S型,一会儿排成B型,还浑然不觉呢——我估计网上类似“开始特同情谷歌,现在觉得他xx”的声音(信息统合生命体)已经出来了吧。

我身边不乏这种死守某一消息来源的人(有时候我自己就是),现象是一旦讨论比较掺杂互斥没什么定论的问题,往往是紧守立场不顾事情本身的其他可能性。如果争得要凶起来说不清楚了,往往一句“不说了,太思辨了”或者“得了,得了,难得糊涂”来了事。

难得糊涂。其实我们一直晕着呢,哪来什么难得糊涂?还是说难得糊涂的意思是,难得发现我们自己一直糊涂。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