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2018年是有豆瓣记录以来,读书最少的一年,19本。

刚重读了巴黎评论中马尔克斯这一段:

「加西亚·马尔克斯:刚开始的时候我对梦境投入很多关注,但后来我认识到,生活本身是灵感的最大源泉,而梦境只是生活那道激流的一个非常小的组成部分。」

我依然抱有阅读可以「身在一处也能体会整个世界」的意念。

而这几年愈发感受的是另一种,真实生活体验的魅力。

这不是说要放弃阅读。只是有趣的感受。我应该读得更多,也活得更多。

2016年最后2天

2016年。

12年中间到13年中间,那12个月过去之后,又一个很有趣的年份。

有了又总。

没有秃,没有胖。

读了差不多 40 本书。

开始读很多原来不会看的偏务虚的经管类书籍,以及从这些书里映射现实发现有一些原先不能理解的意味。

发现之前自己陷在文学和哲学的藩篱里,很狭隘。明年打算多读一些宏观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学的书。

希望能实现。

2015 年底来看

  • 读 50+ 本书(不算漫画),每月有可写的读书笔记
  • 读完 10 卷本的契诃夫全集
  • 读一些 18 世纪末(具体说马嘎尔尼访华前后,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的历史以及描写当时风物的小说(假设我还想写那本小说的话)
  • 写完一个讲产品基本方法论的专栏
  • 把 duolingo 里的西班牙语教程跑完,有词典能读西班牙文新闻
  • 扇贝打卡 300 天+
  • 在拳击和滑冰中选一样学(估计不能实现)

碎片时间看着不够用,o(╯□╰)o

362天

翻了一下二进宫时候发的邮件,是去年5月12号。

今年是闰年。

所以把这玩意整上线,花了362天。

期间我还写了一篇博士论文。

我艹。

瓦茨拉夫·哈维尔

– 你指望看到你的某个剧本在布拉格再次首演吗?
– 这取决于我能活多长时间。如果我明天死去,或明年,我不会看到。但如果我到六十岁还在这儿,可以说,那么我自然会活着见到它。

——《“说出真实总是有意义”》,吉瑞·莱德尔采访哈维尔

Walking in the U.S.

@Washington & @Philadelphia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 Thomas Jefferson et al.,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New York

“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  George Orwell, Animal Farm

毕业后20W年薪 VS 清华大学博士 怎么选

题目是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平常在学校就经常劝各种师弟一心向善,别误入歧途。所以看到这种问题就不免花时间写一点。针对别人问题作答的好处是,时刻会考虑自己观点是否过于偏激,导致结论不可信。

计划中那篇“博士的贫困”一直没时间写,这算是暖身运动吧。

———————————————————————

问: 毕业后20W年薪 VS 清华大学博士 怎么选

答: 首先,我个人观点读博本身是一种“学徒性质的工作”。认为读博士只是在读一个学位的观点,是一种误解。读博士的本质在于你利用4-5年的时间,学习如何进行学术研究这一专业性工作。读博士的目的是让你在完成这一“学徒性质的工作”后,可以进入大学、研究院这种专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研究。

有一种谬误认为博士头衔可以让你在选择国企、政府等非研究机构的工作机会上拥有某种优势。这一观点的问题在于:非研究机构中,博士的优势只源于头衔,而实际竞争中博士的学术研究能力并不在考察范围之内。因此选择非研究机构工作,意味着你用4-5年的时间只换取了一个头衔,你需要考虑这是否值得?另一方面,对于博士,真正好的非研究机构工作机会极为有限,竞争激烈,不是可以轻易获得。事实上,就我个人所知,大部分毕业的博士最终还是选择大学或研究机构工作,因此除非你有特殊的人脉或经历,否则选择读博,很大程度意味着你选择学术研究作为终身职业。

从这个角度,再来考察你的问题。我认为你问题的本质是:选择产业界工作还是选择学术研究工作。“20W年薪”和“清华大学”并不纳入考虑范围,因为基于我之前的分析,一旦你读了博士,你有极大可能是一辈子从事研究工作,那么短期的“毕业20W年薪”和“在清华还是北大读博士”并不重要。从长远角度出发,你的选择应该基于两点:

第一,你个人更倾向于产业界还是学术界的工作。学术研究有一套特有的工作方法,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分析,如何提出解决方案,如何验证。这套方法来源西方,可以上溯到古希腊。中国的基础教育中对这套方法的铺垫明显不足。如果你选择学术研究,那么你需要考虑一下,你是否希望今后就以这套方式进行工作。我了解大部分人进入这一领域都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转型过程,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另一方面,产业界工作的优劣势也很明显,朝九晚五(或者更长),经常从事一些机械的、无意义的劳动(即使是智力密集型工作也一样)。但是门槛低,好介入。而很多时候也可以工作得很愉快。

第二,你如何在产业界和学术界两种完全不同的职业规划之间做出选择。总的来说,学术界的早期工资低、做到教授级别的淘汰率高,但是一旦做到教授,就意味着你这辈子衣食无忧。相反,产业界风险更低,但高级别工作和低级别工作的差异没有学术界那样明显。你要考虑收入产出以及风险收益的问题。

诚然,选择因人而异。但是当你在20多岁的时候,做一个长达4-5年,影响你一生的决定时还是应该慎重。多了解一些信息,多听听身边人的意见。最重要的,不仅要考虑一个决定让你得到什么,还要考虑这个决定让你失去了什么。我想会你最终会收获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