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 –

整体还不错吧,如果是作为倒数第二部的话,感觉很多铺垫性的收尾工作。

不过中间一段多角恋爱的时候觉得有点拖沓,最后波特拒绝金妮那个桥段也太恶俗了――让我想起spiderman。阿不思死得不太帅,但挺动人的。看来对纳威的猜想又全部推翻了。伏地的身世很有意思(疑问是为什么阿不思会觉得那段记忆是最重要的?他已经毁了一个魂器,应该知道伏地已经造了魂器。难道他预知伏地会在那段记忆中透露魂器的数目?)。

另外有点不好的预感,希望HP7最后不要搞个毁灭了一个魂器,前路依然漫漫的结局才好。

再谈谈《来信》

爱我,就告诉我;或者永远别跟我说

看了原著,和想象的有些不同,不过结尾处倒是确确实实让我感觉到了文字和画面的表现力的差异——画面在音符的辅助下给人无限的联想,而文字相对来说却太过直白了。

徐在谈论这部影片的时候,引述了歌德的一句话"我爱你,与你无关"。我找不到这句话具体的出处,但我如果用这句话却大概是要来做一种献于绝望的炽烈的告白。《来信》通篇的情感暗合了这句话。但是到了最后女人已经释然了,而释然之后那种凄美地说"可是谁……谁还会在你的生日老给你送白玫瑰呢?啊,花瓶将要空空地供在那里,一年一度在你四周吹拂的微弱的气息,我的轻微的呼吸,也将就此消散!",却又没有"与你无关"的炽烈了。

另外,虽然我从不以为自己会被人与自己无关地爱着,甚至我不认为现实里会有这样爱别人的人。然而我想说这句话——就算是对这部作品那个我不满意的结尾的表白吧,"爱我,就告诉我;或者永远别跟我说。"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看这个电影很奇怪,之前没看任何介绍,但看到第一个镜头,我几乎就猜到了结局。

没看过原著,不知道电影改编了多少。但就电影来说,估计作者是个极为大男子主义的人,我很难想象一个女人会这样的爱一个男人。

另外不喜欢这个结局,也许最后一次见面时女人还怀有一丝寄期的话,在男人走后、儿子死后她已经彻彻底底地"孤独地活在人群之中了"。也许这个女人最后寄给男人的话,比较容易开展故事。但如果我来写这个结局的话,可能会加上这样一段。

"一阵剧烈的咳嗽,将女人从男人的思绪中带回来。也许真的有一种一诉衷肠的冲动,但既然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人的爱情,在这个生命的临终时刻,我会决定让他来延续这个记忆吗?不会,我要这从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的爱情。

"想到这,女人缓慢地站起来——又伴随着一阵咳嗽,走到炉火旁,慢慢地、小心地把信按着时间顺序放到火里。一阵火苗乱窜。

"女人一阵轻松,又坐下来。怀抱着儿子的照片,微笑了。"

P.S.一句,音乐不错

Speaker of The Dead

浅说一下《死者代言人》里的爱情

关于《死者代言人》这本书,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卡德最后把娜温妮阿和安德弄到了一起。

如果说娜温妮阿这个人物在全书的开始阶段还算真实的话,到了安德到达卢西塔尼亚后卡德基本失去了对这个人物的控制能力。到后期她已经是彻底成了一个剧情发展的理由。而卡德不知出于什么理由,非要坚持开始那个铺垫来安排安德和她。

而最令我不能接受的是,为了这样做卡德居然把简给了米罗,这一转变可以说事先无征兆、事后无解释,只是费解。或者说也许卡德认为实体(安德)与虚拟(简)之间是不能建立真实的感情的,而米罗后来也算幻化成了一种虚拟。也或者如果不这么做,米罗和欧安达最后就没法子收场——这样对他们太不公平,等于安德害了米罗,所以他一定要补偿一下。

总之,虽然这本书中情感只是一种附带品,但作为作者,卡德的情感委实让人糊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