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兔赛跑 – e = mc2

到港的那天,清晨的海上弥漫起雾气。阴霾的天气里,船员们也没了往日的干劲,就都只是闷不吭声地做着自己手里的活计,恰如我乘坐的莉迪亚号缓慢行驶得那般没精打采。我搭着甲板栏杆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看去,旅行者口口相传的黎明奇观不在那里——晨曦连同那传言中的建筑物一并隐没在海上的水汽中。

一个小时之后,接近港口的时候,兔子城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一个多世纪以前,兔子城刚刚被“电”点亮时,“不夜城”的奇景曾经吸引无数旅行者划着筏子在海上欣赏。然而如今,地平线上闪耀着灯光的城市,在旁边那巨大的弧形斜面轨道的灰色影子映衬之下,不过是一根点缀着斑驳亮点的短线。

顺着踏板踏上陆地,虽然港口距离那建筑还有近一天的路程,而且处在背面也无法看到那无限延伸的轨道,但我还是感受到了这造物的宏伟。高耸的石头立面向上无限延伸,天气的缘故,完全无法看到立面的顶端,一切渐渐消失在空中,这使人透不过气来。立面上盘绕着一条火光的长蛇,仔细地观察一会儿就会发现这条“火蛇”在绕着立面缓慢爬行。

在兔子城的任何一个地方,你询问这个轨道的来历,你都可以证实那些之前到达的旅行者带回来的传言。吃晚饭的时候,同桌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兔子很高兴向我复述这一切。

“几个世纪之前,我们在古迹里发现了上古的书籍,里面记载了许多能带来神力的咒语。于是那些解读师就开始解读这些书籍。这带来了许多了不起的东西,”他指了指餐馆顶端泛着柔和白光“电”灯,“可是造电需要很多力量,那个时候低贱的乌龟还常常破坏。经常没有电,没有电就不能发光。”他摆了摆耳朵,“不过后来解读师终于读懂了最后那个最难的咒语,”,用手指沾着啤酒,他在桌面上画了一组奇怪的符号,

e = mc2

“解读师说这个咒语证明了只要让一个很大的球体非常快地滚动起来就能创造出永恒的力量。于是就开始造那个轨道。一旦轨道建成,再把巨型石球推动,就会有永恒的力量。”他将杯子里的啤酒一饮而尽,“永恒的力量。”他重复了一遍。

我在兔子城停留了一晚,就前往市郊轨道的所在地。兔子城的一半以上乌龟族人都在那里。很久以前,兔子用上古书籍里记载的武器征服了乌龟族人,那时候起乌龟一族就沦为了奴仆。乌龟们一直在反抗,这种反抗力争了百年。然而在兔子们开始建造轨道后不久乌龟们便不再反抗了——传言他们屈服了。

近距离观察,轨道的雄伟让人震撼。更加令人震撼的却是乌龟们的生活。他们在用一种苦行僧的方式修建这个轨道。极少的食物消耗下,从事最繁重的体力劳动——无论小孩子、妇女、老年。只有很少兔子监工在旁,然而一切井然有序,没有破坏,没有怨言。我很难相信一个民族可以被奴役到这种程度。

于是我在那里生活了9个月的时间,和乌龟们一起吃住劳动,终于一天,一个和我关系很好叫做Tommy的青年向我讲授了他们的先知告诉他们的秘密。

“那些上古的书籍本来是聪慧的乌龟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愚蠢的‘长耳’偷了那些书籍,结果他们却用那里面的东西打败了我们。”Tommy非常愤慨,“不过‘长耳’根本没有读懂最后最有威力咒语,这是我们的机会。”,Tommy在地上画下了那个咒语——和餐馆里那个喝醉的兔子画的一样,

e = mc2

“我见过这个咒语,据说它可以带来无尽的力量。”我说。
“没错,可是那不是这个咒语的全部。”Tommy指着咒语的最左边的字,“这是个象形符号,和我们古语中代表乌龟的字一模一样。‘长耳’们看不懂这些,因为他们从来不关心我们的语言,他们也不懂这句咒语所带来的永恒的力量最终都将被赋予我们。”Tommy说这话的时候,眼睛被火光照亮。我看着那句咒语,最左边的‘e’确实很像一只乌龟。

最后Tommy反复嘱咐我,保守这个秘密,因为兔子们如果知道了一定会终止这个工程,那么乌龟就会永远被兔子奴役。我答应了他。

不久我离开了兔子城,离开时我乘坐的那艘船是凌晨启航的,船开了很久我还是睡不着,于是走上甲板。那天天气很好,从海上可以看得很远。深夜里,陆地上兔子城的“电”灯大都已经熄灭,只有盘绕在轨道上火光依然蜿蜒。

离开那里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再听说关于“永恒力量”更进一步的传言。

几个世纪以后,传说兔子城因为环境恶化而被沙漠吞没了,“永恒力量”的说法也慢慢消失在旅行者的传闻中。后来在废铁镇的咖啡馆里,我听到一群旅行者谈起有一小群乌龟生活在沙漠兔子城的遗址上,他们在不断修建加高那个巨大轨道的遗址,没人知道他们怎么做的目的。我想起Tommy那时候的话,于是就听着他们的猜测,什么也没说。

龟兔赛跑 – e = mc2
2008-11-16 15:33

当时我就困了

树荫遮蔽了炎热,午后如此和煦。

沙面,向里一点就不会再热闹。

老太太们或坐或靠在健身器材上用听不懂的话聊天。

小孩一摇一摆地走过来。

东面不远的地方,练习花式调酒的男女。

塑料瓶子翻飞。

穿白T-shirt的男子,在瓶子落下来的时候用臂肘又将它弹起,很是好看。

西面的台子上,两个女孩在cosplay。

绿色头发,女仆装, 红色高跟鞋,摆出发呆的样子。

穿着黑色学生制服的, 站上台子,蹲在地上,忽而走远。拍着。

旁边,小小的哥特风格教堂,红色的铁门,锁挂在上面。

两个外国人驻足在那里。

一切如此静媚,于是,当时,我就困了。

BTW,广州的双皮奶真好吃,比梅园的好吃不只一个档次

发广州了。。。

据说那边工厂倒闭,失业工人满街乱窜,不知是真是假。。。

——歌词——-

想了半天也没想到贴什么好,于是就没有了~~

 

 

昨天晚上坐城铁

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很高很干净很阳光的男孩,用极其一般的Guitar水平在从霍营到立水桥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卷走近50元(若干5元加10元),然后下车换车厢继续。

回想每次坐地铁那帮吊着胳膊,趴在地下,缠着绷带,抱着孩子,拿着饭缸,一步一点头大哥大姐们。

这一切告诉我们,在任何故事里,人设都是最重要。

给大一小孩当计算概论助教

深刻了理解了为什么早年逛技术论坛的时候,经常在置顶帖子里看见《提问的艺术》。每次去带上机课都都被不同的许多人叫过去,面对一屏幕程序,直接被问:“这程序为什么不对?”我靠,我哪知道为什么不对。。。

另外今天判了200多份作业(2次,一次100多份),看着写得千奇百怪的青涩代码,是挺有意思的,就是最后看得快吐了。。。

原来我的人生是这样虚度的……

昨天晚上兴起挖了一坑,大概要找“一种用来浪费时间的东西”,然后搜集了一下答案,发现基本所有答案不是进行时就是干过一年以上。。。原来这辈子以来,我是如此一直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浪费时间。。。

答案汇总:

1. 学数学:从小学一直学到初中毕业(不是教材,是竞赛数学),结论是毫无数学天赋 ;
2. 学乐器(弹吉他):高中学了一年多,结论是毫无音乐天赋;
3. 写小说(旅行-写作-旅行):高中毕业到现在一直致力于此,一般是旅行之后写,暂时没发现写作天赋;
4. 学语言:一直在学英语,一直做学日语的打算,暂时没发现语言天赋;
5. 编程序:囧,原来我未来很可能的职业就是浪费时间。。。从小学到现在一直致力。。。
6. 打太极(瑜伽、打坐):1年多前去学太极拳,结果只学会一套柔松功操,目前天天练。。。
7. 学做饭(做蛋糕):进行时。。。
8. 织毛衣:中学学过一年,ms当时很有天赋,可惜无疾而终;
9. 吃饭-减肥-吃饭-减肥:上大学以来一直在干。。。
10. YY(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这辈子一直在干。。。
11. 自加答案:追新番、练字
————华丽的没干过的分割线———–
12. 学茶:完全不了解,不过认识一些干这个的人,找机会了解一下
13. 做手工:这是啥。。。

另引露天同学关于我性格的精辟发言,“宅在家里的平和与世无争,又不能一事无成与世隔绝”,Orz。。。好了,我接着找新玩意去了,囧。。。

我要学一种用来浪费时间的东西

前提是所需设备简单,不烧钱,宅在家里就能做,能独自进行(不论现实中还是网络上),入门可以有门槛但不能太高,能力上升发展几乎没有极限,有乐趣和成就感,但乐趣和成就感不必须来自他人认同,长时间进行不会觉得单调乏味,长期不会厌倦。

要求好像比较复杂,所以暂时没发现,囧。。。有没有人给点意见?

what the hell is opensocial?

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写了一个可能是“符合规范”的豆瓣秀 OpenSocial Gadget。然后零零碎碎合起来花了大概两天的时间试着把它提交到各个号称支持OpenSocial的容器里,均不成功,目睹怪现象若干。。。陈列于此:

1. iGoogle:iGoogle提供了一个可用于调试OpenSocial的Sandbox,这个Sandbox是Google在各次宣传OpenSocial活动中展示的工具。不过当本猫在iGoogle Sandbox中调试好gadget,然后提交到iGoogle的App Directory中安装之后发现,iGoogle非Sandbox的普通用户使用的版本不支持OpenSocial,囧。。。(今天参加Google Devfest的时候又试了一下,结论上Sandbox也不支持OpenSocial了,而今天Google自己的演示也全是Orkut了)

2.Orkut:Google的当家SNS。另一个Google在活动中展示的Sandbox。首先Orkut中文版里提交gadget的文件总是显示“抱歉,XXX错误”。。。切换到Orkut英文版,暂时可以用了。不过gadget的标题里的中文字符,会被莫名其妙的Url Encode。。。不管怎么说,勉强可以用吧,调试完毕,欣欣然然submit。显示“审核”,等了整整一天(时差,时差问题),一封拒信打回来,说只接收够“production”的gadget。。。老大们好歹给点线索哪里不够吧。。。自己猜了半天,东改改西改改。然后再去提交,提示“这个url不能提交,因为已经提交过了”。。。囧,暂时放弃中。。。(p.s. Orkut的opensocial实现里有bug,一些时候会出现取不到UserPrefs的问题,不过和之下的比这不算什么。。。)

3. Myspace中国:好大一个SNS,好多用户,然后基本上认为开发人员都是超人。。。首先花了几分钟没在页面上找到进入developer页面的链接,结果只能google “myspace developer”(不愧和google是合作关系,帮他增加了2个pv)。。。进入页面创建一个gadget,提示我输入一个email地址,输了自己的email,提示“已经被用了”。。。我靠,仔细看提示,要是输入不能和任何注册用户和提交Gadget重复的唯一标示gadget的email地址。。。What the hell is that… 帮助“合作伙伴”增加gmail注册数?通过给gmail加"."的方式通过。。。下一步上传gadget图标,提示"16×16",我上传了一个64X64的,提示“尺寸不对”。。。ok,开ps,我是前端、后端、技术、美工全能猫。。。最后终于可以开始弄代码了,把在orkut下测试过的代码粘过去,运行。想设置自己的豆瓣用户名,找不到设置的地方,囧。。。仔细找了半天,未果,上“合作伙伴”搜,发现原来Myspace的opensocial根本不支持Google gadget那一堆xml标签——有一个大哥说得很直白,“MySpace has a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tern”。。。

4. Hi5:另一个好大的SNS,然后被盾了。。。搜了,偷偷发现,原来sandbox的链接还可以用(呀,是不是又犯法了)。不过上去一试,毫无疑问的也不支持gadget的标签。。。

5. YiQi:填完表单,点提交按钮。我点呀点,我点呀点,它就是没反应。。。看代码,按钮onclick了一个叫applyapp之类的函数,然后页面load的js里没有这个函数。。。

6. 51:原来5不仅可以1ml,还可以1OpenSocial。ok,创建,又开始填表。第一个就让我填“真实姓名”,而写明了不能改,以后要想分钱(51B,啊,不是,是51币)全靠这名字了。。。填了,接着,让我填身份证号,囧。。。嘿咻嘿咻终于快填完了,忽然出现一个“添加应用通知地址”,后面跟着一个链接“详细说明”。没禁住诱惑,偷偷一点,页面跳转,再后退,强制不缓存,什么都没了。。。T_T。。。最后,弄好之后,毫无疑问的,显然也不支持gadget规范里的标签。

好了,上面是一大堆没什么意义的吐槽,下面写一点点稍微有点小价值的建议。

1. 如果你去看opensocial的文档,里面的例子都会是gadget的例子。如果你真的打算做跨container的opensocial应用,就忘掉gadget裸用html+js吧,因为除了orkut之外,没发现哪个container支持gadget规范。

2. 如果你是基于兴趣爱好想写opensocial的应用,有点心理准备。各个container都假设你是领工资或者是为了发大财才用这个container。既然你是为了钱或者为了理想做这个,那么无论用户体验多差、系统多难用,你还是会坚持用下去。而如果你是凭爱好,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