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丁克家庭谈未来的家庭结构

据统计数据,近几年来丁克家庭的数量一直呈上升的状态。人们对丁克这种家庭结构的讨论也一直在进行着。
我的观点是丁克家庭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新家庭结构,而是反映出了未来家庭结构的一些可能的趋势。以下就从丁克家庭出发,谈谈我认为的未来家庭结构可能的一些变化。

(一)社会养幼制度的出现
首先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愈发激烈,现代人在养育子女方面能提供的时间空间都越来越小;而反之恰恰因为社会竞争加剧,需要人们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培养子女适应现今的社会。这个矛盾使养育子女变得越来越困难。加上如今男女平权的发展,女性从家庭主妇这个“职业”上能得到的自我满足感越来越少,更多的女性投身于自己的事业。这更加剧了家庭养育子女的难度。

丁克家庭的出现原因就反映了这一点,实际上除了部分因为女性的生育恐惧之外,大部分丁克家庭都认为养育子女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无论是对于事业还是情感生活都是不利的,所以他们选择丁克来把有限的精力用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上。

综上,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的增大,现有的社会家庭结构在养育子女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人们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发展出了丁克家庭。但丁克家庭只是为了缓和这个问题的产物,仅靠丁克家庭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毕竟生育对人类发展是必不可少,想靠放弃生育来解决社会压力增大的问题,这无异于因噎废食。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老人和儿童是社会中两个特殊的群体,而这两个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西方几十年来的养老制度的发展已经将养老的负担由家庭转移到社会,而中国近些年也在为建立社会养老制度而努力。因此对比社会养老制度,我认为未来的社会很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社会养幼制度。对于未成年人,将来可能由社会来承担抚养、教育等等职责以及充当法定监护人的角色,而孩子的父母可能只需要定期去看望等等支持性活动。

其实除了社会压力增大对养育子女造成困难,以至于需要社会养幼之外。现在的家庭也并不总能承担好养育孩子的责任也是需要社会养幼的原因之一。毕竟家长不是教育专家,他们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他们不知道实现这种好的初衷的途径。一些早期的来自家庭的影响并不总是对孩子有益的,可它往往是深远性的、终身性的。专业的社会养幼机构在这方面起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这种社会养幼制度不是强制性的,就像现在的老年人仍然可以居家养老一样,任何父母只要他们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担,仍然可以自己来抚养子女。

(二)多元化的家庭(非家庭)结构
我认为家庭这种结构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家庭内部可以实现经济的相互支援;家庭可以承担养老、养幼的职责。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们更希望也需要经济独立。社会承担养老的职责,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可。一旦养幼制度建立,那么家庭结构存在的目的就不复存在了。可能就像费孝通教授曾经指出:“一个由父、母、孩子组合而成的三角形家庭结构才是稳定的家庭结构。”一旦社会养幼制度成为现实,那么维护家庭结构稳定的基础就随之消失了。

如今的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加上性观念上的逐渐开放。婚姻状况的变化越加频繁——近些年来离婚率的上升证明了这一点,旧有的“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不再适合现在社会的现实情况。

以上这一切都会促使家庭实质的消解,使家庭成为一种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当这种变化到达一个临界点,传统的要求稳定的家庭结构就会解体。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社会很可能是一种多元化的家庭(以及非家庭)结构。仍然会有一些人维持大家庭的结构,他们要么上有老要么下有小要么兼之,很多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可能被视为一些保守分子,社会的另类;一些人可能会形成一种类似现在丁克家庭的结构,男女双方生活在一起但经济独立,但与现在丁克不同的是他们可能有孩子,只不过他们的孩子是由社会养幼机构来抚养的,这些男女之间的关系可能保持长期稳定也可能是经常变化的;还有一些人可能是独身者,他们可能只是和他们的性伴侣(异性、同性)共度周末,并且这种关系是很不稳定的。这后两种家庭(非家庭)结构将是社会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