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了我以后穿拖鞋上班的决心
作者归档:霏昀
今天ft了
凌晨发短信发错了
早上被b4
坐地铁差点被踩死
踢球踢得郁闷
打车回来绕远
洗澡澡堂不开
打车堵车
在麦当劳有被小孩叫叔叔
……
ft呀ft
又跳一个
跳楼也跟风……
四个月死六个,还有一个待判死刑……
ps:要是有天我跳楼,八成是为情所困
哭了
觉得自己像个傻瓜
奇怪的季节
闷热和阵雨长短着交替而至。夏日,算是北京的季节里最奇怪的一种。
心情迷乱的我,在这种天气里,仍然找不到继续生存的勇气。
雪无题
一
“喂?干嘛?”他问。
“你什么时候回来?一会儿出去通宵,去不去?难得新年加下雪。”他舍友在手机里。
“啊,我想想……现在几点了?”
“快11点45了吧。”
“好吧,等我会儿,这就回去了。”
“嗨,有事要回去了吗?”她说。
“……嗨……没事。”
“对不起呀,迟到了。下雪,路很难走。”
“啊……没关系。”他说,“什么时候回来的?应该还没放假吧?”
“有一周吧。家里临时出了点事情,就跑回来了。你知道的,我爸爸的身体一向不是很好。”
“啊。”
“不过已经没事了,可能过几天就回去了。”
“在那边还顺利吧?”
“还好吧,一开始的时候总有些不适应,给你的信也写了……”
“嗯,我记得的。”
“不过现在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人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
“那就好,那就好。”
“……其实我想老天也真是不明智吗。”她说,“回来时听说今年北京都没下雪,我还以为今年都不会下一场雪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吧。最后一天下雪,真是没想到的事。”
“我倒是没想到你会来这里。”
“那时候已经说好了……而且你不是也在这里吗?”
“我很近的,不要几分钟的路。而且咱们也不一样,不是吗?呵,你明白我在说什么的。”
“你还是很在意吗?”
“怎么说……总有一点吧,就一点点。不过你知道那时候你那么决绝地说出来……”
“……对不起。”
“没事,过去了吧。”
“可你刚说你还在意。”
“如果我说我不在意了,你会很开心吗?”他问道。
……
“想走走吗?”他建议。
“不了。……我,要回去了。太晚了,爸妈会着急的。”她说。
“打车?我送你到东门吧。”
“好吧。”
二
“怎么了?好像有人在嚷?”
“新年了吧。每次校长在百年讲堂那里敲钟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跟着一起喊的,和去年一个样。”他说,“新年快乐。”
“Same to you.”
“没车呀。”
“那当然的了。新年的又这么大雪,必然没车子。”
“你还是这个样子,说话总是咄咄的,好像要教训别人似的。有新女朋友了吗?”
“没。”
“改改吧,不然怕是只有我这样子的人才能受得了你。”
“你受得了吗?”
“原来是可以的吧,现在就不知道了。”
“……其实我一直在想,一直在想,就是,如果……嗯……如果当时你没离开,没去外地的话,我们,我们……哎,怎么说。”
“现在说这个已经没用了。”
“你知道我想问什么吧?”
“我想,如果那样我们应该是继续的吧。”她回答。
……
“还不来车,”她抱怨,“下雪好麻烦呀。”
“我以为你很喜欢雪天的。”
“还是很漂亮的。不过可能心情不一样了吧,同样的是下雪,现在却不如原来那么喜欢了。刚才在未名湖那会儿就觉得了。”
“呵,也是吧。怎么说,其实,其实今年落下的雪花怕就是和去年没有一片同样的了,所以看起来也都不一样了,所以如果想找这么两片一样的雪花也是很傻的事情。”
“……别这么说好吗,我会哭的。”
“对不起。”
……
“……对不起。”她说。
“没事的。”
“其实你没做错什么,你真的很好,当时我找的理由都很牵强。”她说,“但人是会变的,总是要变的。而且两个人隔得那么远,不知道对方怎么变,于是就……”
“来车了。”
“别怪我。”
“没这回事。快走吧,很晚了。”
“真的?”
“真的。”
“愿意抱我一下吗?”她问。
……
“……呵,算了,上车吧”他说。
“……那,再见。”
“再见,新年快乐。”
三
“拜托,干嘛去了?等你半天了。”他舍友。
“没事,刚才碰见个本科时的同学,聊了一会儿。”他说。
“同学?女同学吧。”旁边的人说。
“呵呵,我看也未必是碰见,冒着雪出去了3个多小时,我看是有预谋的。”
“哎,你们这些人可真是无聊。等了我半天,今天就我请客吧。”他说。
“那必然的。”舍友附和道。
前
“好漂亮。”她说,“原来可没雪天在冻起来的湖面上走过。”
“我也是啊。”他回答,“所以说学校里有个湖也挺好玩的。”
“明年如果下雪的话,我们还来这里看雪,好不?”
“好呀。”
“真的?那说定了。”她问,“现在几点了?”
“嗯……不到九点一刻。”
“那明年再下雪的时候,晚上九点我们还来这儿?”
“好呀。”
2005-6-22
从丁克家庭谈未来的家庭结构
据统计数据,近几年来丁克家庭的数量一直呈上升的状态。人们对丁克这种家庭结构的讨论也一直在进行着。
我的观点是丁克家庭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新家庭结构,而是反映出了未来家庭结构的一些可能的趋势。以下就从丁克家庭出发,谈谈我认为的未来家庭结构可能的一些变化。
(一)社会养幼制度的出现
首先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愈发激烈,现代人在养育子女方面能提供的时间空间都越来越小;而反之恰恰因为社会竞争加剧,需要人们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培养子女适应现今的社会。这个矛盾使养育子女变得越来越困难。加上如今男女平权的发展,女性从家庭主妇这个“职业”上能得到的自我满足感越来越少,更多的女性投身于自己的事业。这更加剧了家庭养育子女的难度。
丁克家庭的出现原因就反映了这一点,实际上除了部分因为女性的生育恐惧之外,大部分丁克家庭都认为养育子女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无论是对于事业还是情感生活都是不利的,所以他们选择丁克来把有限的精力用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上。
综上,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的增大,现有的社会家庭结构在养育子女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人们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发展出了丁克家庭。但丁克家庭只是为了缓和这个问题的产物,仅靠丁克家庭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毕竟生育对人类发展是必不可少,想靠放弃生育来解决社会压力增大的问题,这无异于因噎废食。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老人和儿童是社会中两个特殊的群体,而这两个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西方几十年来的养老制度的发展已经将养老的负担由家庭转移到社会,而中国近些年也在为建立社会养老制度而努力。因此对比社会养老制度,我认为未来的社会很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社会养幼制度。对于未成年人,将来可能由社会来承担抚养、教育等等职责以及充当法定监护人的角色,而孩子的父母可能只需要定期去看望等等支持性活动。
其实除了社会压力增大对养育子女造成困难,以至于需要社会养幼之外。现在的家庭也并不总能承担好养育孩子的责任也是需要社会养幼的原因之一。毕竟家长不是教育专家,他们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他们不知道实现这种好的初衷的途径。一些早期的来自家庭的影响并不总是对孩子有益的,可它往往是深远性的、终身性的。专业的社会养幼机构在这方面起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这种社会养幼制度不是强制性的,就像现在的老年人仍然可以居家养老一样,任何父母只要他们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担,仍然可以自己来抚养子女。
(二)多元化的家庭(非家庭)结构
我认为家庭这种结构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家庭内部可以实现经济的相互支援;家庭可以承担养老、养幼的职责。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们更希望也需要经济独立。社会承担养老的职责,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可。一旦养幼制度建立,那么家庭结构存在的目的就不复存在了。可能就像费孝通教授曾经指出:“一个由父、母、孩子组合而成的三角形家庭结构才是稳定的家庭结构。”一旦社会养幼制度成为现实,那么维护家庭结构稳定的基础就随之消失了。
如今的人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加上性观念上的逐渐开放。婚姻状况的变化越加频繁——近些年来离婚率的上升证明了这一点,旧有的“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不再适合现在社会的现实情况。
以上这一切都会促使家庭实质的消解,使家庭成为一种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当这种变化到达一个临界点,传统的要求稳定的家庭结构就会解体。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社会很可能是一种多元化的家庭(以及非家庭)结构。仍然会有一些人维持大家庭的结构,他们要么上有老要么下有小要么兼之,很多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可能被视为一些保守分子,社会的另类;一些人可能会形成一种类似现在丁克家庭的结构,男女双方生活在一起但经济独立,但与现在丁克不同的是他们可能有孩子,只不过他们的孩子是由社会养幼机构来抚养的,这些男女之间的关系可能保持长期稳定也可能是经常变化的;还有一些人可能是独身者,他们可能只是和他们的性伴侣(异性、同性)共度周末,并且这种关系是很不稳定的。这后两种家庭(非家庭)结构将是社会的主流。
居然加盟AC
真是无语了
BoBo live from Inter
不是滋味
应该去烧烧香了
27号出的事,一大早周宙在Q上和我说的,当时是惊了,尤其看到那幅图片,一地血。
回想当年自己和其他人做的那些事情,虽然对于那些做法我相信偶然中是必然的——当时那种情形我相信换了别人也会那么做,特别是年轻的时候总是很容易犯错——但对于这个结局,实在是让人有一点不适,加上最近的我是格外脆弱的。
最近周围总是出事,从王瑞敏的老公到贾怡再到安然这件事。记得原来我妈的一个同学死的时候,我说你应该有点准备了,这个年纪以后可能会总是要经历这种事的。可我却不应该有所准备吧,难道我已经未老先衰了吗,21岁的时候就经历接二连三的死亡。
也许今年命犯太岁,应该去烧烧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