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霏昀

☑80后 ☑双鱼 ☑猫 ☑技术男 ☑Web前端 ☑秋裤男 ☑窝囊废 ☑内拉祖里 ☑弃机从文中 ☑右派 ☑开放社会敌人的敌人

完成预约

5点出门的时候好大的雨,上次阿哲演唱会的时候在工体也是雨,不过这次在人民大会堂就好了~

中间没什么废话就进场了~ 人民大会堂,真是开会的地方,每个人面前还有桌子~ 如果最前面的不是舞台而是主席台的话,那就要觉得自己是人大代表了……

380块的票,真的不是一般的远,好远好远,照相基本只能有个人影,不过幸好在一层,后来发现这个的好处。

人民大会堂,舞台没那么多玄机。出场的时候就是从中间的台子上升上来。发现自己就是个伪fans,旁边的小姑娘站着狂喊,我特平静地坐那里,琢磨自己看上去像不像文字记者~

整个演唱会分了4个板块~ 有分别的主题,不过说实话自己没怎么关心这个,就是一首一首地听他的歌。依旧喜欢他穿白色西装,最后那个带围巾的造型也不错~ 现场的效果蛮好的,附歌部分音量控制的能隐约听到fans的合唱感觉很好,到高潮的时候音量一下大起来。飘雪,飘肥皂泡,蛮好看。不过古装的人跳舞我不喜欢。

中间ms有个fans说“宝刀未老”,狂汗……自己斜前方的小姑娘从头喊到尾,唱完“做你的男人”的时候,喊“阿哲,我娶你”,再汗一次……

3首新专辑的歌,非常喜欢“说谎”那首。

唱“不要对他说”——lp最喜欢的歌——的时候,冲到前面去拍照,3张有1张还算清楚,然后就被工作人员推了回来。

最后一首“宽容”,然后下场。有人开始走,不过看到乐队没动,果断的往前挤——一楼的好处。果然乐队开始弹“We will rock you”的节奏,全场跟着节奏一起高喊“张信哲”,然后就是Encore——这功夫还换了一身衣服,我恶趣味的想,如果没有人喊Encore岂不是太郁闷了。

Encore的两首歌“我是真的”、“GoodBye Yesterday”,这时候人已经疯狂了,全部挤到前面,人头攒动。于是自己和很多人一样翻到桌子上。到“GoodBye Yesterday”的时候,人们都在在那里蹦——我当时真的觉得那桌子要塌了——自己站在桌子上一边挥手一边照相,回来发现照片全是虚的,怨念……

最后真的high,恩恩。

ps:被Encore回来,都没有唱一首“回来”~ 反倒是“GoodBye Yesterday”~ 呵呵~ 不过这句歌词也不错,“GoodBye Yesterday,明天一定学会”,蛮配的~

ps2:照片真的太烂了,就不贴了~

1984

昨天到手,很不出所料的把它一口气读完了~

反乌托邦小说里名气最大的一本,之前慕名地读过了《我们》和《美丽新世界》,感觉《1984》和那两本还是很不一样。

书的前两部分还是像另外两本书一样着力刻画一个谬乱的世界——实际《1984》的世界大致只是把《动物农场》里的世界用更加白描的风格展示了出来,外加一些《我们》的影子(这两部书真的有点像)。但是到了第三部分,整个剧情急转直下,很快的一遍读下来我没抓住它到底想说什么,在我的狭限里我看到的是人性在权力的压迫下的脆弱和不堪,满眼痛苦。

想到一句话“流言家读出了宫闱秘史”。大概是我自己的问题,看到温斯顿在那里大叫“咬裘莉亚”的时候,我的确感到窒息,但这不是对绝对权力下荒谬世界的窒息,而是对情感原来如此不堪一击的窒息。

所以大概我真的不是好人,居然把政治预言小说读出靡靡的调调~

最后引一句裘莉亚对温斯顿的话吧。董乐山先生的译本蛮好的,不过单就这句话我想还是有一种更好的翻法(虽然不一定和上下文的基调和谐),所以列的是英文原文:

"And after that, you don’t feel the same towards the other person any longer."

ps:《寡头政治集体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单就小说来讲,书里嵌书的做法,我总觉得是作者对环境描写感到无力时的权宜之计,不过嵌的是理论性这么强的书大概另当别论,呵呵

直觉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样的心情去听,都是这么有感觉

直觉我们应属于彼此
否则我不会每次无法停止
想你想成了心事  等你等成了坚持
眼中渴望来不及掩饰又如此诚实

直觉我们应属于彼此
否则我不会常常若有所失
白天眨眼瞬间里  夜晚呼吸气息里
都写满了我是多么爱你想你的讯息

通灵(一)(二)并序

这里第一次提到要写这篇,我发现里面说的几天还真是蛮长的……

第一章也改了很多,所以一起贴出来,实际上我也现在还不知道这会是个怎样的故事,sigh,可能还是会拖

—————————————————————


想不起来这篇的灵感最初来自哪了,不过演化下来就成了含蓄的纪念了。
把背景设定到“废铁镇”没什么特别的原因,故事和“废铁镇”也没什么具体的关系,只是恰恰最近看了“铳梦”而且觉得这个背景(赛伯朋克的味道)很合切自己的风格罢了。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关于“废铁镇”、“沙雷姆”和“耶鲁”的信息就去看木城幸人的“铳梦”吧。

一 通灵客
(一)
西部都市离天空之城沙雷姆很远,即使白天出门也只能看到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而晚上就根本看不到,这使我的心情有了些许的好转。因为四面被沙漠所环绕,无论白天黑夜这里的空气总是颗粒蒙蒙的感觉。季节转换天气冷了下来,路边的乞丐点起了堆火,火光在这空气里就被泛化成了雾蒙蒙的光辉。因为传说在这个地区最近流窜着强夺合成人脊梁骨的罪犯,我将围巾向上拉了拉挡住切在脸颊上的寒气加快步速走出这邋遢的街道。转过来街角就是繁华的娱乐街区,一踏入这里就有穿着暴露的阻街女上来打招呼,我不理不睬地绕开她们沿着街边数着房子走下去。按照提示,数过12间房屋之后我停在了这间门帘破烂在近旁霓虹大亮的赌场衬托下几乎无法发现的小屋前。只要需要你总能找到帮你解决问题的人,而我来到这里因为并不怎么广泛流传的说法是,这里有地表上最好的“通灵客”。

(二)
屋里的装饰比我想象的要普通得多——只是个办公室,书桌将两把椅子隔开。电灯而不是蜡烛;桌上的一叠文件夹也替换了水晶球。我坐下点上香烟,嘴里喷出的烟雾倒也不能增加我以为会因烟雾缭绕而有的神秘气氛。

“这屋里禁烟。”内侧房门里挤出一个邋遢的胖子——我希望体重和通灵能力没有联系。
“为什么?”
“我讨厌烟的味道。”

至少这是一句比“尼古丁会影响我通灵能力”更容易让人信任的话。我将烟在手掌上碾灭。
“Nior先生?好的,您很准时。”胖子坐下的时候下巴上的肥肉泛起一道波纹,Edward Ralph,如果想和死人打交道,红龙酒吧里联系人都会向你推荐他——当然,负担得起价钱的条件下,“我看到你传过来资料了,订金也已经付过了。嗯,一切都没有问题。联络你过来是因为按惯例有些事应该当面确认一下,你的确想和死去的人交谈,是吧?”
“是的。”
“嗯,事实上这种事几乎总是起不到任何帮助,比如有些人希望向死人讨债……这很可笑,哈哈。我想他们已经疯了。所以……”
“我以为你已经看过我的资料了。”我打断了他,因为讨厌听别人说一些并不好笑的笑话。
“啊,是的,是的。我看过,你的想联系的对象……”胖子打开桌上的一个文件夹,“Faye Lydia,是个赏金猎人。恩,这没什么不同,我只是想提醒你,和死者交谈通常并不能带来多少好处,当然有些情况例外,比如找些被死人藏起来的东西。让我看看,也不是这种情况……你是想问她还有什么话对你说。”
“是的。”

胖子合上文件夹,“Nior先生,我的提醒可全是出于好意。不过只要你确定没有问题就可以了。另外你大可以放心,交谈的内容决不会被泄漏出去的,我的信誉一向很好。”他说着咧嘴笑一笑,恰好露出嘴里的银牙——可以从死人嘴里知道秘密的人能一直活着,说明他和死人没什么区别,不过我倒是不怎么关心这一点——,“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和死人交谈并不是总能成功的。通常情况下只有和流魄交谈——也就是那种留恋现世不愿意去冥界的魂魄,才有意义。因为一旦决定渡过冥河,就要喝冥河的水,也就会丢却以往的记忆。如果死者已经失去记忆,你可以选择放弃这次业务,不过订金是不退还。我想你之前应该清楚这一点。”
“是的。”
“好的。Nior先生,你可以回去了。如果联络到死者我会通知你的。”
我站起身,拉起围巾走出了小屋。

 

二 黑客
(一)
这个人应该是个“原质”主义者——一群崇尚生物人体的人,因为如果当“病毒”刚从手臂侵入时及时更换合成臂的话,就不会是现在这种“病毒”侵入脊髓的后果。实际上对于从事他这种工作的人使用人体原生的手臂本身就是一件很让人诧异的事情。不过不论他是不是“原质”主义,我们现在必须为他更换一个合成身体了,也就是说手术之后只有他的脑还是原生的。如果他真是一个“原质”主义那么这将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而且我也怀疑如果手术成功当他清醒以后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或者说能不能继续活下去。好在他的家庭许诺的是只要可以使他在生理上活就能得到报酬,而不用在意情绪上的事。

这是个繁琐的手术,网络上少有类似病案的记载。显而易见的原因,除了愚蠢的“原质”主义者没什么人会让“病毒”侵入脊髓;像他这种有钱替换合成身体的“原质”主义则几乎没有——这些“原质”主义的偏执狂整天忙着抢劫、制造爆炸而没什么时间挣钱,我手头病案中家伙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来自有背景的家庭。

手术需要两个人来完成,一个生物学上造诣很深的“黑客”在现场负责脑的分离和连接,而我则负责抑制生物体濒死时“病毒”的扩散——主要是保护脑不被侵入,这件事可以通过网路来远程完成,这样我就可以不到现场,也就可以在白天进行这个手术。我很满意这一点。

(二)
生物计算资源的发现过程一直是个谜,最被接受的说法是生物计算资源是天空之城沙雷姆在地表的实验。现实的状况是地表上最好的专家对生物计算机的运作方式也是一知半解。所以直到这种机器已深入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才发现它会发生变异并将这种变异在网络节点之间传递——这是真正的“病毒”(生物学角度讲可能更近似于微生物,“病毒”是计算机角度的习惯说法),无论对机器还是对人都会产生影响——而这时人们对它的依赖以使人们甘冒风险也不愿它被替代了。于是出现了一种专门捕获清除网络间生物计算机异变的职业,人们复活了一个已经“死亡”的古老词汇来称呼这些人——“黑客”。

(三)
沙雷姆的废料每天定时的倒向地面,在离废铁镇不远的地方堆成一座小山。从室内到室外的过程需要适应空气里那股难闻的馊味。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对那像飘浮在空中山峰一样的沙雷姆心存恐惧,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恐惧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终于有一天我在街上蹲在沙雷姆投下的阴影里痛哭流涕,而恰好奔驰而过的飞行器使我不得不拥有一个新的合成身躯。从此为了躲避天空中那巨大的幽灵,我就只能在天黑后走出房子。十几年不见阳光的生活使我的脸白得惨人,Nior这个名字又不是太特别,于是红龙酒吧里的人就开始称呼我“苍白的Nior”。

我每周都要到红龙酒吧几次,但不是因为这里的酒。老板Bati是个蹩脚的调酒师,所有他调的酒都会加入比惯常分量更重的利口酒——只有他自己才认为这是他的个人风格。不过红龙的确是废铁镇最有名也是最好的联络人聚集地,我2/3的生意都是从这里来的。老Bati和我关系很好,我是少数几个在红龙接手生意而不需要交费的人,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我的帮助下10年来老Bati的系统(主要是他的网络交易)从没有出过差错,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和废铁镇一周不下雨的概率差不多——废铁镇的天气是由沙雷姆控制的,他们规定每周有3次降雨来清洗空气。所以如果你发现了什么奇怪的难以对付的计算机变异,联络人就会向你推荐“苍白的Nior”,这个时候这个名字听起来也蛮顺耳的。

后来的事情证明这天对我是不同寻常的一天,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一点。我坐到吧台,拒绝了老Bati完全是出于善意推荐的他突发奇想试验而来的调酒,而要了一杯哥顿金。因为前天刚刚我接手了“Aka公司总裁家里一些私人的病毒清理工作”——传说和总裁信奉‘原质’主义的儿子有关,所以在这桩生意结束之前不会有联络人来找我。今天我到这里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习惯。我无聊地环视着在各个桌子窃窃私语的人们,最后注意到一个正在和联络人Jimmy谈事情的女孩。

不久之后我知道了这个挑染着淡蓝色头发、喝着君度加冰的女孩的名字——Faye Lydia。

 

——To be continued

高中生暑假的一天

我一向是支持国产动画片事业的——初三毕业暑假陪着不同的人把“宝莲灯”看了3遍,所以今天打算去看下国产巨制的“魔比斯环”。

早上起来完全是短打扮,天天坐办公室仔裤吹空调,今天则是短裤短袖外加个背包。

赶早场到了东宫,发现今天没有这片。然后又走到长虹,依然没有。因为加菲猫2今天上映,于是看这个——其实我昨天刚跟猫熊说加菲猫2的风评很差……

票价写的成人40/学生20,卖票那人什么也没说直接收了我20,我汗……后来我琢磨了半天,觉得应该是早场优惠。进场就出了乱子,据说因为是第一天上映,带子没试好,没有安紧,结果放的时候甭了出来——听着真神奇,于是拖了半小时才开始放……

电影一般吧,有点搞笑。

影院出来,跑去东方新天地吃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跑那么远。味百咖喱,自从人大对面的店拆了之后再没吃过……量变少了,一份饭完全没吃饱……不过我没担心,因为计划里的饭后甜点是泡芙加奶酪魏的合碗酪。出了味百,仔细的翻了翻东方新天地的地图,没发现奶酪魏……把美食街和食通天各走了一遍依然没发现,ft……不吃了……

然后去新东安市场,跑到5楼影院看放映表,也是Garfield2上映。虽然我很喜欢“吸血鬼”和“雨人”里的汤姆·克鲁斯,但是“World War”和“Minority Report”实在是倒了我的胃口,所以MI3也不考虑,直接跑去三联蹲书店……

到三联,想选一本书路上看,《1984》不考虑因为买了肯定一口气读完,《八月未央》落在公司了,我手里《倾城之恋》那本集子太厚了,《情人》真的合适可惜我的那本被我打包仍在学校了……所以备选就是《世界尽头和冷漠仙境》以及《广岛之恋》。最后选了《广岛之恋》,因为这本经常一页只有30个字的书而且知道已经剧情的书很适合漫不经心的看——虽然是杜拉斯的。

然后就是找我想要得那个版本的《1984》,首先找到的是《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和《巴黎伦敦落魄记》,旁边还放着《我们》……这时候我基本绝望了,以为肯定不会有这本书了。不过一会儿在一个旮旯找到了我手头那版的《动物农场》,然后在一个书架上瞥见了《美丽新世界》,上面大字写着王蒙推荐……最后终于在那个架子上找到了《1984》。这个时候我基本上把三联所有外文的小说架子过了3-4遍,嘻嘻——偏执的不喜欢在书店用电脑找书,因为找到书的一刻很有蓦然回首的感觉。

2点多,还早,于是就在三联看书。和别人一样,直接坐在地上靠着书架看书,三联的特色。杜拉斯的《广场》,一男一女不断的探讨着啥,看得走神……只看了一半。

出来渴了,跑去KFC和不加冰的小杯七喜。这家KFC我曾经很喜欢,因为二楼有许多pp的海报。不过这些海报一直不换,所以我上楼是仍然看见埃及王子对着我笑,拐弯时依然是Gump坐着椅子背对我。

然后就回家了,到家5点多……

后记:为什么要写这么一篇流水账呢。因为这真的是我高中暑假生活的写照,高中打扮,早场去东宫或者长虹看并不特别想看的大片;去新东安或者东方新天地吃饭——而且经常是味百咖喱;去三联蹲书店——虽然杜拉斯替换了金庸;在KFC或者MC坐着喝饮料歇着。

也许还有点区别吧,因为我真的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