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霏昀

☑80后 ☑双鱼 ☑猫 ☑技术男 ☑Web前端 ☑秋裤男 ☑窝囊废 ☑内拉祖里 ☑弃机从文中 ☑右派 ☑开放社会敌人的敌人

Pepper Lunch、西贝莜面村、独一味万州烤鱼、回到丽江

Pepper Lunch,快餐牛排。我忘记它的中文名字是哪几个字了,大概的发音就是“排扒浪奇”。吃法很有趣,端上来的就是巨烫的铁盘里面有饭、配菜和一些生肉,自己放在铁板上煎熟就可以。要得是牛肉饭和牛排饭(过的时间长,记不清名字了),牛肉饭还可以饭里还有玉米,整体感觉还不错。牛排饭不知道是煎过了还是肉不好,嚼得颇费劲。沙拉,菜装在一个塑料杯里上面倒上沙拉酱,自己用力摇匀就可以了。奶油汤,不好喝。

西贝莜面村,西北。跟着实验室出去蹭饭。不是自己负责点菜,而且还去晚了……到那里第一轮已经吃过去了……莜面,巨大的盘子里面,胡萝卜、土豆等等条状物以及莜面弄在一起,味道特别但没特别的好吃。功夫鱼,不知道具体做法,味道还行,但是口感已经不像鱼了,肉很烂。拉皮加了芥末。拌菜吃了个尾巴,没什么特别。好像还有个干锅羊肉,味道还行。10几个人不到500百,必然没吃饱……据西北同学说,很像家里的味道。

独一味万州烤鱼,烤鱼。走到簋街偶然想起这家就去了。烤鱼的口味大概有6-7种,恰好大家都感冒中,于是要了唯一不辣的豆豉。鱼有黑鱼、鲶鱼、草鱼等等,穷,于是要了便宜的草鱼。不知是不是事先没订位子的缘故,点了鱼之后等了有至少半小时才上来,饿瘪了……样子长得和竹鱼坊没什么区别,估计烤鱼都这个样子。味道很足,皮焦鱼很咸甜,但是吃起来又不会觉得太过咸。还不错吧。盘子底一层汤汁,可以涮些配菜。不过冻豆腐浸了这汁水后就咸了,金针菇不错。主食要是杂酱面(的确是‘杂’),上来ms就是炸酱面,面粘糊糊的,难吃。蛋炒饭,催了又有20多分钟,老板说上得慢因为做鱼的优先级比较高……最后上来的,油大饭干,和学校食堂里比较差的水平相当。

回到丽江,云南。计划了好久才去的。罐罐茶,原来没喝过,水是红色的,我对茶没研究,品不出特别的味道。3个经典菜,油鸡棕、黑三剁、土豆球。黑三剁里大头菜偏少一些,但是比较适合口淡的我。油鸡棕,和在宝琴吃过的相比,肉质感更好一些,宝琴的有点干。土豆球,所有吃过的都是一个味……菠萝饭,饭里混着菠萝的香味,不过自从吃过花花老街的菠萝饭后,再吃这种云南的菠萝饭都嫌配料比较少。青梅酒,12度,挺像葡萄酒的。米酒,颜色有点清,不那么乳白。

被拉去听朝阳公园的5月音乐节

20块钱一张票,外加门票10块。前排有座位——不过估计只有提前去占才行,后面的就是一个大草坪,估计能装下万八千人。去的场次不太好,基本上这几天里名气最不响的人了,曹方、李慧珍、二手玫瑰、水木年华之类的(没有贬低的意思,不过其他场次有诸如张韶涵、羽泉,另外还有超女等等)。所以也没太多可说的,仅记于此。

死亡笔记要完了

看起来很费脑子的一本漫画,还是比较喜欢第一部,月杀L那个绝对是个妙计。第二部L死就搞出个M、N来有点不爽,当时就想莫不是还要再来个O、P、Q、R、S、T……可以弄个足球队了。最后N杀月的,觉得算不上什么高明的计策。不怎么喜欢第二部,看得也不细。不过反正要完了,不知道这东西会不会动画化。

107的结尾不错,GOD——DOG;LIVE——EVIL;人类,终将一死——死后,万事皆空

理发师没准都分门派

每次去理发,总被问上次在哪里剪的谁剪的,然后就是一阵怎么剪成这样的感慨,接着就是应该怎么怎么剪的抒发,而且每每说得很学术,让我这种平日里疏于学习的人只能在一边做出无奈的微笑状。
我总觉得理发师也分南拳北腿、少林武当,而自己偏偏不巧每次都被不同的门派喂招。没准每天下班之后就他们跑到哪个山头,拿起剪刀你来我往的喳喳起来。也许还有个独孤九剪,以无招胜有招专门用来剪各种奇怪发型,每次剪发就像大诗人作诗一样,希望我不要碰到。

ps:写完发现这篇颇有点压路机与小提琴的风格
再ps:压路机与小提琴不是指那部电影,是我们班和我上大学以来说过不超过3句话的女生之一的blog的一个分类。

正式搬家到blogbus

不能忍blogchina了,这次决不回头。

blogbus的搬家功能还算好使,不过因为原来手动搬过一部分,所以只好把搬家功能生成的xml编辑了一下(xmlspy还是很好用的)。不爽的地方就是发布时间全都变成00:00,另外就是原来的分类没有用tag,会逐步加上去。

要更新自己的收藏和rss

Integrate myself

用了一早上把能找的认识的人的rss都放到bloglines上了(当然还有一些fancy的东东)
开始用Google Calendar了,希望(估计也会)这个东西能和gtalk整合起来
bookmark已经都在delicious上面了,不怎么用收藏夹了(不过tag的不爽就是这东西是平面的)
豆瓣,提得挺多的了,看的书和电影都放在那里
想换个能支持定制界面的blog,这样就能把常用的功能都放到界面上,还不是太喜欢google的个性化首页(不过如果不行,我很有可能自己去花精力去写module)
我想要一个不用代理就能出国的ip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量变引起质变。2006是integration年,说得是enterprise。个人呢?生活方式就快发生变化了,每个人,或早或晚,赶早不赶晚

去看电影,意外地遇到《理发师》超前点映

《理发师》,理论上4月28号上映。去华星发现今天就有一场,没在意就买票进去了。结果吴思远、陈坤、曾黎等等都来了,蓦然发现自己居然看到了传说中的“超前点映场”。
曾黎感觉应该是个大大咧咧的人;陈坤则是觉得挺不圆滑的,明显感觉出什么事是他想干的而什么事是不想做的,比如主办方的活动他的态度很勉强(主持人说今天来了很多陈坤的fans,没提曾黎……后来那几个fans拼命举一个海报,注意到一个小细节陈坤微微朝他们点点头;另外就是那几个fans电影一开演就走了……)。
片子感觉很一般,情节就是极为一般的动荡的时代里一对彼此态度暧昧的人之间的种种是是非非(总结起来就是女一喜欢男一,而男一对女一态度暧昧,结果男二从中作梗最后娶了女一,偶尔再加上个让女一吃醋的女二……),《半生缘》、《烟雨红颜》等等基本上一样的套路。画面也没有也觉得很唯美,的确有很多镜头拉远很具画面感的镜头,但是我只对一开始大批日军趴在原野上那个镜头有点感觉,一般的导演的确不会那么拍。
很不好意思的事,最后的结局没觉得感动,反而想到很多不着边际的其他镜头,比如陈坤最后那个巨沧桑面部抽搐的老农民造型,让我想起《甲方乙方》里那个躺在土窑子上等人来姚远来接他的那个大款;还有就是曾黎的村姑造型让我想起倪萍(极不理解,曾黎又没被送去劳教,按说还住在江南小镇,怎么成那样了,不能这么诋毁社会主义呀)……最后村妇与村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没看过原著,不过对这个结局必须喊一句:干嘛非的弄个团圆结局,等不到就等不到了,这世界上哪儿那么多奇迹呀。弄成这样还不如说曾黎去了台湾,改革开放之后又回来找陈坤算了,反正一俗到底)。
PS:开始说会有抽奖活动,最后没有……欺骗偶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