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爱,如何爱?

以我个人的感观,看电影时最不好的一种体验是:在你的情绪已经得到满足,并且开始收敛情绪等待片尾字幕出现时,镜头一转,故事继续发展下去了……

山楂树之恋”就给了我这种不良的体验。当影片的倒数第三幕——也就是老三送静秋过摆渡、两人“隔空拥抱”的时候,我满以为影片已近结尾,最多再接一段“20年后”的“惘然戏”,可其后出现的却是魏红堕胎的戏码。从情节上讲这段插曲自身的冲突(堕胎)和故事的主要冲突(主人公的爱情)无关,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一段高潮戏后平复观众感情,准备迎接最终幕。这种用无关主题的插曲控制节奏的处理算不上高明。于是为了有所弥补,这段戏里又通过静秋和魏红的对话,表达了一下静秋对于性的无知。不难猜想,编剧的本意是借此强化静秋的“纯洁”。然而在我看来,此处编剧太急于显露自己“性=不洁”的观点,却没抓住所谓“纯爱”文学中爱情纯洁性的来源,结果适得其反。

纯爱文学发源于日本,据说可以追溯到《野菊之墓》和《伊豆的舞女》。到上世纪80-90年代,纯爱文学作为类型文学的一种在日本流行开,代表的有《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情书》等等。后来这一形式流传到台湾,演变成我们看到的台湾青春片,比如《蓝色大门》。纯爱文学作为类型文学,其并没有足够清晰的定义或者独一无二易于辨识的特征。以至于如今网络上的糖水小说但凡写爱情又不色情,就说自己的纯爱。

以我读到的那些来看,“纯爱”文学是日系青春文学的一种,不过其淡化青春期的其他冲突,着力描写男女间懵懂而出的爱情。如我们所知日系的青春文学或多或少着力于残酷,表达少年进入成年过程中的“异化”。因此附着在残酷青春里的纯爱,也会遭遇成人异化的挑战。纯爱文学的男女主人公随着爱情的推演,不断遭遇成人或曰“世俗”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对自身爱情的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持自身爱情的独立性和纯粹性,构成纯爱文学的核心问题。而这种对抗世俗的独立性也正是纯爱的来源。

作为成人世界的爱情中最世俗的部分,很多纯爱文学并不特意回避“性”。回归本质,性只是表达爱情的另一种方式,它和拥抱、爱抚等示爱行为只在程度上有所区分。然而世俗的价值观中,性和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割裂开。性已经脱离爱情,变身为直接的欲望。因此面对性时,困扰纯爱文学主人公的是:明明做爱看上去已经自然而然,但他们依然会疑惑,如果真的做爱,那么他们的爱情到底依旧是既往爱情的延伸,还是会沦为世俗欲望的开始?他们一方面出于自身的愿望需要将爱情不断升华,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世俗价值中爱情的堕落。这种矛盾也是纯爱悲剧的根源。

从这里回到“山楂树之恋”的倒数第二幕。之所以诟病其中“性无知”的刻画,是因为这种刻画事实上消除了纯爱文学原有的矛盾。纯爱文学中主人公了解性,也因此了解性的不纯洁,因此他们才会纠结于性是否会导致他们自身爱情的不纯洁。不论结果如何,做爱与否,经历这种思考后的爱情不会是一种向世俗妥协的爱情。反之“山楂树之恋”中,静秋并不了解性的意义,性对她来说只是某种无知的禁忌。联系时代背景、静秋出身以及其母的教育,可以想见静秋对于性的退缩,相反正是其对世俗的妥协。

纯爱文学中的主人公面对了不纯洁的可能,其动人之处也就在于,面对这种可能性,主人公却仍能以不同于“世俗成人”的姿态,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相反,“山楂树之恋”利用时代建造好一座“纯爱”的道德樊笼。静秋只要安心地呆在笼子里,便自然而然地获得所谓的“纯爱”。那么这“纯爱”到底是造笼子人的纯爱(导演编剧的纯爱),还是笼中人的纯爱呢?仅从这部片子,我们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离开特殊时代背景的束缚,静秋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是纯爱,是纵欲,或者其他什么?

最后还想对“山楂树之恋”的结尾多说一句。之前看到木叶对艾米的一个访谈,里面问起艾米对梁文道曾说“(这本书出现)只有琼瑶才会那么喜欢的素材,就是白血病”怎么看。艾米先是绕口令一般,“一部不俗套的小说,不会因为写了白血病就变得俗套;同样,一部俗套的小说,不会因为不写白血病就变得不俗套”,然后又说,“说白血病只有琼瑶才会写,且一写就是俗套,等于说‘梁文道’的‘道’字只有‘林道静’才会用,且一用就是女性名字”。加上后来她对各种批评的反击,整段访谈看下来,让我觉得这女人攻击性太强,招人厌烦。

如我上面所说,纯爱本身蕴含了悲剧的种子,因此纯爱文学也大都是悲剧收场——这其中请出白血病的不在少数。这里我谈谈我有一个时期很喜欢的片山恭一,虽然他最著名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也不能免俗的用到了白血病。我想谈的是他早期的《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和《满月之夜白鲸现》。这两部作品的最后,女主人公也患上了厌食症、强迫症一类的精神疾病,因为住进医院而不得不和男主人公分离。但是如果我们追溯她们的病因,就会发现其恰恰在于她们对纯粹爱情的追求。比如《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中薰不想用“婚姻这一形式将爱情固定下来”,这一想法再进一步的根源则来自对父权的反抗。薰的厌食症来自这种想法和男主人公渴望的婚姻的双向挤压。可以发现通过这种方式来构造一个悲剧,那么这种悲剧是无法和爱情分割的,我们不能问“如果她不得病,他们的爱情会怎样?” 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在最后说会努力康复,努力和男主人公在一起。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会发现一旦她们这么做了,她们的爱情就失去了打动我们的独立和纯粹。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

“香澄望着乳白色的浓雾,好像在追寻着永远失去的东西。然后她静静地摆脱我的手,慢慢地按原路返回。我呆呆地站着,目送她远去。我没有感觉到绝望,也没有感觉到希望。我告诫自己不要以现在的心情去规定未来。”——《满月之夜白鲸现》·片山恭一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片山恭一在写出这种的情感之后,还会去写白血病呢?也许并不是作家想写,而是读者既渴望生离死别的感动,又讨厌太过复杂绝望的情感吧。

囧封面

又去中关村图书大厦“山倒”,收了莱辛的《幸存者回忆录》和东野圭吾的《》。看上一本《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忍住荷包没买。另外找了找《络新妇之理》,ms还没出来。

幸存者回忆录》的封面设计大概是想跟恨腰封小组拼命,用上了二重腰封设计……

IMG_0080 IMG_0083 IMG_0084

转到日韩非推理那个架子,最外面还是一如既往的整架村上春树,现在卖的都是上海译文新出的那套全集,开本一致风格统一的书脊在架子上排开看上去很不错。只可惜角落里塞着几本不和谐的《谈跑步》……

在里面的架子上发现青岛出版社再版了片山恭一的作品集。当年我是在图书馆里借《世界尽头》时瞄到了片山恭一的书。当时架子上并排着三本,《满月之夜白鲸现》、《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空镜头》,淡蓝色的书脊上印着反光的书名,图书馆有点昏暗的荧光灯下非常有风情。封面的风格是下面这样的,附送一张同系列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不过最后这本是紫色的(点击有大图):

我一度很喜欢片山恭一的书,里面是些非常凄凉的感情。可惜当时前面三本已经绝版了,我就只买到那最后一本。青岛出版社后来还出过两本片山的书,但无论从封面和内容都是风格大变,比如旁边这张很丑的《雨天的海豚们》……

接下来是本次再版的一式五张封面图,从左至右以此是《雨天的海豚们》、《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满月之夜白鲸现》以及《空镜头》。

前面三本还不错啦(第三本请无视左侧竖着的那个邪恶的电视剧广告腰封……),但最后两本究竟是什么存在?额滴神啊,原来封面设计也有知音体……尤其最后一本空镜头,请凝视那幅和书中内容完全无关的配图……我几乎抑制不住冲动,想找出一张纸写上,“花季少女体伤痕累累,谁才是伤害她的真正凶手?(换行,加大字号)最青春、最残酷、最真实的影像记录”,然后裁成腰封把这本书围起来,囧……

如果当年我在图书馆里看到的是这样的封面,那我一定撇撇嘴把书扔回书架。大抵如此。

最后顺路鄙视一下那些把电视剧名翻译成“在世界中心呼喊爱”的人……喊什么喊,人家明天还要睡懒觉呢……

一次更新好多的说

懒是怎么地~ blog欠账不想更新的样子~

—————以下是开始的分割线—————-

村上、片山或是林 – 11.29

去图书馆借书,偶然注意到《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这本书的封脊,蓝白的底色、银色的书名在一排色调暗淡的书里很是醒目。片山恭一著,林少华译。自己并不是对林少华很感冒,《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没有看过,村上春树的书也只是读过《挪威的森林》、《电视人》外加《世界尽头和冷漠仙境》一个开头的样子。不过还是借了这本书,大概是因为这些名字所包含的小资的隐喻。

读完的感觉,真的和《挪威的森林》好像。所以有了村上春树、片山恭一还是林少华的疑问。虽然情节的确有些相似,恋爱和做爱,因为爱情而陷入混乱的状态,而最后以突兀的死亡终结,留下存活者的彷徨。但是那文字,在日常生活的描写里竟然流出如此如出一辙地哀伤。这很让我怀疑林在翻译的文字里流露了自己。

本来想各引一段文字,可是没把借的书带回家,网络上又找不到电子版,只好作罢了。

p.s. 那天看这书的时候,有人跟我说这么一句“日本人写的文字不美,村上春树除外”……当时想起周星星的台词“其实我是一个‘小资’”~ 拜托,冒充小资也应该有点专业精神吧。以后再有人说这种话,就跟他说“省省吧你!改变什么形象,好好地做你农民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去吧!”。

——————-上下文无关的分割线—————-

社戏 – 11.30

毫无征兆地被拉去听了一场昆曲,囧rz… 一片桃花红~ 实在看不懂,再次囧~ 期间一直在想《通灵》下面的故事(还有人记得这个嘛,囧……)。后来发现鲁迅的文章写得真好。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

期间各个角唱的时候,看大家昏昏欲睡,待到钟妩妍和赵兵乒乒乓乓起来,便立马来了精神,叫好声此起彼伏,4th 囧~

p.s. 谢幕献花的时候,8名主要演员一字排开,同时走上来八个手捧鲜花的司仪。奇怪的是前面6个穿着统一的制服,步伐整齐,最后两个裹着羽绒服就上了……心想这演出组织也太不敬业了,都不知道有几演员,现抓人垫场。然后更有意思的是,前面6个人依次对位献花,而最后两个人直接冲到中间把花给了中间的女一钟妩妍,囧——参考侯宝林先生的“失空斩”,“一边一个,一边仨”,于是我们那位可怜的很累的一直在翻跟头的赢得很多彩头的演白猿的同学就空手而归了……囧,一直在囧~

—————是表示上下文无关的分割线—————-

关于莉莉周和郭敬明的一切 – 12.02

市面上翻译的第三部岩井俊二的小说(情书、燕尾蝶)——这家伙号称都是先写小说而后改编成剧本再拍成电影偶尔还自己配乐,五体投大地,Orz——这两天douban上已经骂翻了,原因就是书的封皮上用比岩井大神的名字还大的字体赫然印着“策划&主编 郭敬明”。于是便有了“郭JM,你是抄袭品的商标”之类的评论。当时觉得GJM同学虽然一向品行不端,不过我总觉得这件事大抵是出版社炒作之类,GJM同学可能也是傀儡一名。诸位以太控、莉莉控、岩井控大可不必理会这种无聊的事宜,实在不爽可以撕掉封皮(原封面设计者也已经出面说明了设计遭篡改的事实)。

以下是后续~

今天回家路过报摊买《24格》,发现报纸堆上竟摆着一本没开封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暗想我家周围的报摊居然这么文艺了,于是随口问了一句价钱。卖报小姑娘回答了一句,然后又从角落变出一本书摊到我面前,俨然是GJM同学的《夏至未至》,然后小姑娘说,“恩,还有这个都是郭敬明的……”-____-|||

GJM同学你不是真想做残酷青春的代言人吧……即使是在卖报小姑娘阶层,ms你也是不配的……所以请不要侮辱以太,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