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爱,如何爱?

以我个人的感观,看电影时最不好的一种体验是:在你的情绪已经得到满足,并且开始收敛情绪等待片尾字幕出现时,镜头一转,故事继续发展下去了……

山楂树之恋”就给了我这种不良的体验。当影片的倒数第三幕——也就是老三送静秋过摆渡、两人“隔空拥抱”的时候,我满以为影片已近结尾,最多再接一段“20年后”的“惘然戏”,可其后出现的却是魏红堕胎的戏码。从情节上讲这段插曲自身的冲突(堕胎)和故事的主要冲突(主人公的爱情)无关,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一段高潮戏后平复观众感情,准备迎接最终幕。这种用无关主题的插曲控制节奏的处理算不上高明。于是为了有所弥补,这段戏里又通过静秋和魏红的对话,表达了一下静秋对于性的无知。不难猜想,编剧的本意是借此强化静秋的“纯洁”。然而在我看来,此处编剧太急于显露自己“性=不洁”的观点,却没抓住所谓“纯爱”文学中爱情纯洁性的来源,结果适得其反。

纯爱文学发源于日本,据说可以追溯到《野菊之墓》和《伊豆的舞女》。到上世纪80-90年代,纯爱文学作为类型文学的一种在日本流行开,代表的有《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情书》等等。后来这一形式流传到台湾,演变成我们看到的台湾青春片,比如《蓝色大门》。纯爱文学作为类型文学,其并没有足够清晰的定义或者独一无二易于辨识的特征。以至于如今网络上的糖水小说但凡写爱情又不色情,就说自己的纯爱。

以我读到的那些来看,“纯爱”文学是日系青春文学的一种,不过其淡化青春期的其他冲突,着力描写男女间懵懂而出的爱情。如我们所知日系的青春文学或多或少着力于残酷,表达少年进入成年过程中的“异化”。因此附着在残酷青春里的纯爱,也会遭遇成人异化的挑战。纯爱文学的男女主人公随着爱情的推演,不断遭遇成人或曰“世俗”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对自身爱情的评估。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持自身爱情的独立性和纯粹性,构成纯爱文学的核心问题。而这种对抗世俗的独立性也正是纯爱的来源。

作为成人世界的爱情中最世俗的部分,很多纯爱文学并不特意回避“性”。回归本质,性只是表达爱情的另一种方式,它和拥抱、爱抚等示爱行为只在程度上有所区分。然而世俗的价值观中,性和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割裂开。性已经脱离爱情,变身为直接的欲望。因此面对性时,困扰纯爱文学主人公的是:明明做爱看上去已经自然而然,但他们依然会疑惑,如果真的做爱,那么他们的爱情到底依旧是既往爱情的延伸,还是会沦为世俗欲望的开始?他们一方面出于自身的愿望需要将爱情不断升华,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世俗价值中爱情的堕落。这种矛盾也是纯爱悲剧的根源。

从这里回到“山楂树之恋”的倒数第二幕。之所以诟病其中“性无知”的刻画,是因为这种刻画事实上消除了纯爱文学原有的矛盾。纯爱文学中主人公了解性,也因此了解性的不纯洁,因此他们才会纠结于性是否会导致他们自身爱情的不纯洁。不论结果如何,做爱与否,经历这种思考后的爱情不会是一种向世俗妥协的爱情。反之“山楂树之恋”中,静秋并不了解性的意义,性对她来说只是某种无知的禁忌。联系时代背景、静秋出身以及其母的教育,可以想见静秋对于性的退缩,相反正是其对世俗的妥协。

纯爱文学中的主人公面对了不纯洁的可能,其动人之处也就在于,面对这种可能性,主人公却仍能以不同于“世俗成人”的姿态,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相反,“山楂树之恋”利用时代建造好一座“纯爱”的道德樊笼。静秋只要安心地呆在笼子里,便自然而然地获得所谓的“纯爱”。那么这“纯爱”到底是造笼子人的纯爱(导演编剧的纯爱),还是笼中人的纯爱呢?仅从这部片子,我们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离开特殊时代背景的束缚,静秋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是纯爱,是纵欲,或者其他什么?

最后还想对“山楂树之恋”的结尾多说一句。之前看到木叶对艾米的一个访谈,里面问起艾米对梁文道曾说“(这本书出现)只有琼瑶才会那么喜欢的素材,就是白血病”怎么看。艾米先是绕口令一般,“一部不俗套的小说,不会因为写了白血病就变得俗套;同样,一部俗套的小说,不会因为不写白血病就变得不俗套”,然后又说,“说白血病只有琼瑶才会写,且一写就是俗套,等于说‘梁文道’的‘道’字只有‘林道静’才会用,且一用就是女性名字”。加上后来她对各种批评的反击,整段访谈看下来,让我觉得这女人攻击性太强,招人厌烦。

如我上面所说,纯爱本身蕴含了悲剧的种子,因此纯爱文学也大都是悲剧收场——这其中请出白血病的不在少数。这里我谈谈我有一个时期很喜欢的片山恭一,虽然他最著名的《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也不能免俗的用到了白血病。我想谈的是他早期的《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和《满月之夜白鲸现》。这两部作品的最后,女主人公也患上了厌食症、强迫症一类的精神疾病,因为住进医院而不得不和男主人公分离。但是如果我们追溯她们的病因,就会发现其恰恰在于她们对纯粹爱情的追求。比如《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中薰不想用“婚姻这一形式将爱情固定下来”,这一想法再进一步的根源则来自对父权的反抗。薰的厌食症来自这种想法和男主人公渴望的婚姻的双向挤压。可以发现通过这种方式来构造一个悲剧,那么这种悲剧是无法和爱情分割的,我们不能问“如果她不得病,他们的爱情会怎样?” 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在最后说会努力康复,努力和男主人公在一起。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会发现一旦她们这么做了,她们的爱情就失去了打动我们的独立和纯粹。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

“香澄望着乳白色的浓雾,好像在追寻着永远失去的东西。然后她静静地摆脱我的手,慢慢地按原路返回。我呆呆地站着,目送她远去。我没有感觉到绝望,也没有感觉到希望。我告诫自己不要以现在的心情去规定未来。”——《满月之夜白鲸现》·片山恭一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片山恭一在写出这种的情感之后,还会去写白血病呢?也许并不是作家想写,而是读者既渴望生离死别的感动,又讨厌太过复杂绝望的情感吧。

Nolan的退缩

“这就是佐贝德城,他们住下来,等待梦境再现。在他们之中,谁都没有再遇到那个女子。城的街道就是他们每日工作的地方,与梦中的追逐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久而久之,连梦也被遗忘了。”——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从2000年那部奠定江湖地位的“记忆碎片(Memento)”算起,Christopher Nolan(伙同他弟)自编自导了5部电影,分别是:2000年的“记忆碎片(Memento)”、2005年的“蝙蝠侠前传1(Batman Begins)”、2006年的“致命魔术(Prestige)”、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Batman:The Dark Knight)”、以及最近2010年这一部“盗梦空间(Inception)”。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回忆Nolan这个10年的作品时,我们会把两部Batman抽出,剩下的组成一个三部曲——也许叫做现实三部曲。

在这一个三部曲中,Nolan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失去妻子的男人如何去发现真相的故事。这是一个古老到让人昏昏欲睡的故事原型,而Nolan重新赋予这一原型活力的方法是,他让这些男人面对的不是常见的障碍、敌人或者灾难,而是一种具有“玄学色彩”的困境:结构上扭曲的现实世界。这种“玄”的世界设定搭配Nolan独特风格的叙事,一并使该系列影片散发迷人的魅力。

Memento是这一系列的第一部影片,也是最纯粹的一部。这部片子里现实被不连续的记忆撕碎,真实被记忆片段所替代。其中世界观设定基于一个实际存在的病例,没有过多的科幻成分——一个可以真实存在的扭曲世界,显然更容易让人有代入感。作为cult片,本片最大的亮点是Nolan使用的叙事方法完美地与世界观设定相恰和。一个快节奏的多重倒叙用来表现破碎的记忆,另外一个很慢的顺叙介绍人物背景,最后两者交汇处揭露真相。这部片的结局也是三部曲中最给力的一部:主人公自愿迷失在扭曲的世界中。这是一个很现代主义的结尾,反映出现代人的境遇。以我来看,无论从手法还是主题上,Memento虽是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却已经是最完美的一部。

Prestige是Nolan在同一主题下,加入商业因素考虑后的尝试。本片中现实世界变身为巨大的舞台,真实即是一台大型魔术表演——其中Bale角色的Prestige堪称完美。可惜的是,为了把故事讲圆,在这样电气时代初期以魔术为大背景的故事里,出现复制机这种超现实机器实在有点不伦不类。这算是故事设定的一处硬伤。在叙事上,本片用两本日记,构造了二重倒叙。于是Bale被抓后的事件、Jackman访问Tesla的事件、二人的早年经历,三条线索交错着齐头并进。不过这一叙事方法稍有卖弄之嫌,形式内容分离。其实从Bale被抓处截断故事,做一次倒叙足够讲好这个故事。不过虽然说了这些缺陷,并不妨碍我翻看本片的次数远多于Memento,这大概是因为本片有一个很稳定的结尾——以死亡为终结。这个结尾较Memento也是退缩了一步,但是更能满足正常心态下的预期。我每次回忆Memento(尚不是观看)的剧情,都会畏惧于这片子散发的悲观意味。倒是Prestige可以让我安安静静坐下来2个小时,一遍一遍地欣赏Nolan讲故事的手段以及Bale的表演。

Inception较之Prestige在商业上更加成熟,为更广泛的观众服务。显然Nolan经过The Dark Knight的洗礼之后,更了解如何拍好一般意义上的大片。本片中以梦境混淆现实世界,真实消失梦境套盒里。叙事上来说本片没有任何复杂的结构,总体上是顺叙,加以少量的回忆。唯一值得称道的是最后部分共时叙述四重梦境,通过四个世界时间流失速度的不同来制造紧张的气氛。这种设定和叙事的恰和,让人看到Memento的影子。可惜本片里只有这一处。至于结尾更是退化到一个团圆的结尾——只是稍加了些许悬疑味。

最后来谈谈Inception的世界观设定,公平的讲,这个科幻设定很烂俗。梦境套盒相关的设定,随手都能抓出一打——“The Thirteenth Floor”、“红辣椒”、“Matrix”。网上大段大段的设定分析不少都难逃过度诠释的嫌疑。不过话说回来,我个人对这个设定充满好感,因为那里满是博尔赫斯的意向——梦、镜子、迷宫、环形迷宫,只独缺了一个图书馆。若是出于私心,我情愿相信,第三重梦境里那座不伦不类的雪山堡垒完全是出于商业考虑的修改。而在原始剧本里,那里应该有一座通天塔图书馆。

通天塔图书馆的房间无限延伸,每一个都是六边形,六边形的每一面都用一个数字表示。富二代要找的即是数字序列是“528491”的房间。那房间里有一个戴墨镜的图书管理员。他问他找什么。富二代回说找父亲的遗嘱。管理员对他说:遗嘱在克莱门蒂诺图书馆的五十二万八千四百九十一万册藏书中某一卷某一页的某一个字母里。我的父母、我父母的父母找过那个字母;我自己也找过,把眼睛都找瞎了。他脱掉眼镜,富二代发现他确实双眼失明。这时一个读者进来还一册地图集。这本地图集没有用处,管理员说,把地图集递给富二代。富二代随手翻翻。他把左手按在封面上,大拇指几乎贴着食指去揭书页。白费劲:封面和手之间总是有好几页。仿佛是从书里冒出来的。富二代试着去找最后一页,他照样失败。这本书的页码是无穷尽的。没有首页,也没有末页。最终富二代翻到那本书的第528491页。他头晕目眩地看到一幅印度地图。他突然福至心灵,指着其中一个字母。一个无处不在的声音说:你的父亲希望你能走自己的路。富二代猛然醒来。

所以,你看,我写来写去,其实不过是想为博尔赫斯抄书。

脱衣女千里追凶,小叮当从中作梗

春节期间阅烂片无数,偶尔说一部让大家开心一下。

即使在这些烂片里《锦衣卫》也无愧为一朵奇葩,而本片最大的与众不同在于:为了看懂后面的剧情,你必须把前面的剧情忘掉。这对观众的智力是怎样的一种挑战呀……下面我就讲讲这神奇的故事。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这片主要矛盾集中在皇帝小儿那个戳——学名玉玺。几路人马都是要抢这戳。而片子的主角是甄子丹蜀黍,他是锦衣卫兼厨子,武器是一厨子用的刀具盒,里面是各种刀具。

故事开始是这样的,罗家英蜀黍对甄蜀黍说,“刘太傅要造反,证据就装一盒儿里,你去给我抢过来。”于是甄蜀黍就跑太傅府里,软硬兼施一番,最后抢到盒子打开一看。我艹,玉玺就跟那盒儿里呢。看到这我想,这刘太傅果然是坏人,不然皇帝大戳怎么给整自己他府里了?这厮谋朝篡位呀。罗蜀黍英明!甄蜀黍威武!

正在我欢呼阴谋粉碎,眼看甄蜀黍得到玉玺,就要交与正义的罗蜀黍,电影happy ending之际。英明的罗蜀黍忽然就忘了是他派威武的甄蜀黍去抢玉玺的,接着又发了某神秘人再去跟甄蜀黍抢。甄蜀黍一下傻了,心想:我艹,老阉鬼,你tm老糊涂了吧,我不跟你混了,我跑路了。

话到此处我们可以介绍一下某神秘人。这神秘人叫“脱脱”——不排除是Toto卫生洁具的植入广告。Toto很nb。我们知道一般圣斗士的圣衣是一种防护铠甲——本片里甄蜀黍、吴尊哥哥都是如此。Toto的nb之处就在于,她穿圣衣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限制自己过于nb的力量。所以Toto放大招的时候就要脱衣服,每脱一件能力就长一成——这和电脑里的脱衣麻雀十分类似。Toto和罗蜀黍会合之后,都觉得甄蜀黍跑路十分不对,得追。

回头看跑路的甄蜀黍。甄蜀黍跑着跑着,一不小心就跑到了午马大爷以及女儿赵薇阿姨的镖局。甄蜀黍出手豪迈,一下就给了午大爷300两,说,“带我出关,再给你300两。”此处一开始我颇为疑惑,这厮没事跑关外去干嘛?不过片子最初提到Toto她爹王爷住在关外,也打算谋反。我恍然大悟,甄蜀黍你真邪恶,原来你早被王爷收买了,这是去会合呀。

闲话不表,甄蜀黍、午大爷、赵阿姨等就上路了。路上偶遇山贼甲,甄蜀黍出手暴揍山贼一顿,顺便小声告诉山贼:“老子锦衣卫,你丫不要命啦?”于是我又疑惑了,甄蜀黍这跑路跑得可真tm高调,是明摆着让人撵呀。果然,甄蜀黍的小弟找到了山贼甲,一下问出了甄蜀黍的去向。

接着坟地一战,甄蜀黍杀人不眨眼,平趟若干锦衣卫。午大爷等一干弱小镖局男看傻眼了,赶紧说:“您锦衣卫大人,我们还要命,可跟您混不起。”甄蜀黍见机也快,一把挟持住赵阿姨说,“要赵阿姨活命,你们冒充我往东引开追兵,俺往西。你到木棉镇去等你女儿会合。”我心想,甄蜀黍你太狠了,让这一帮弱小镖局男吸引锦衣卫,凶多吉少呀。您和赵阿姨这就要杀父之仇了。

果然画面一转,赵阿姨就已经和甄蜀黍含情maimai了。你看这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是这么顺理成章。这里还有个细节,赵阿姨和甄蜀黍吃饭没钱,甄蜀黍只好卸下自己黄金腰牌付账。哪知道这饭店掌柜看着土,其实是一山西煤老板,纯金的腰牌就给自己儿子别腰间当玩意。一不小心就给尾随而至的Toto发现了。

一路甄蜀黍赵阿姨blahblah,童年阴影无数不再细表,雁门关到了。雁门关里甄蜀黍偶遇途中追捕自己的锦衣卫甲,于是甄蜀黍巧尽心机潜入驿站发现了罗蜀黍和王爷的阴谋书信。至此我又恍然大悟,如果你一直以为是罗蜀黍的诸手下在追捕甄蜀黍,那你就输了。他们只是恰好顺路而已。

我是不是忘了提赵阿姨的夫婿了。恩,你猜对了,这只是传说的夫婿就住雁门关,这世界就是这么巧,大家都顺路嘛。于是赵阿姨和甄蜀黍一语不合,甄蜀黍拍出300两银票(刚在旁边atm机取的)说,“钱给你,你找你夫婿去吧。”赵阿姨伤心欲绝,跑呀跑呀,跑去找夫婿了。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话真tm不假。午马大爷呀,您还跟那木棉镇那等着呢吧……

剧情到此迎来一个小高潮。谜底揭开,原来罗蜀黍揣着玉玺屁颠屁颠跑到雁门关是专程来给王爷伪造的诏书盖戳的——明朝这刻章办证行业也太不发达了。好在甄蜀黍神兵天降,又有手提火箭炮的吴尊哥哥辅佐,一举歼灭众人,坏人罗蜀黍死于非命。就在甄蜀黍抢回玉玺,准备得胜回朝,外边马车都已经备好之时,Toto挟持赵阿姨出现了,“赵阿姨,活命。戳,给我。”我赶紧仔细回忆了一下,Toto好像确实和王爷一伙的。至于她为什么跟外面候着旁观甄蜀黍破坏交易的内幕我们也就不深究啦。总之甄蜀黍很无奈,玉玺得而复失。

接下来的故事进展更快。甄蜀黍和赵阿姨入住小店。此处配乐十分悲凉凄惨,甄蜀黍在赵阿姨酣睡之际,抚摸自己那厨刀盒。片头的旁白曾告诉我,甄蜀黍如果完不成任务就得自尽。我不由得暗暗佩服导演,原来这是一部虚无主义大戏。我屏住呼吸静等甄蜀黍引刀自刎,果然天就亮了。

大漠日出,甄蜀黍一个人骑着马跑呀跑。赵阿姨忽地映入眼帘。远在木棉镇的午大爷以及众弱小镖局男忽地映入眼帘!而当午大爷说出“我们知道路”的时候,我终于领悟了午大爷的真身。他是小~叮~当!他有任意门!果然接下来赵阿姨冒充甄蜀黍(故意用赵阿姨这个女人假冒男人啦)引开Toto。这一壮举顺便震惊了甄蜀黍的小弟,他忘了玉玺已经到手只要护送交给王爷,反而钻到迷宫里去和甄蜀黍拼命。于是甄蜀黍联合小叮当用22世纪先进工具全歼众锦衣卫,夺回玉玺。

当然小叮当到底是一个便宜货,记忆力不行,他忘了Toto还没死,就直接拿出时光机和一干镖局弱小男回22世纪去了。这可苦了剩下的赵阿姨和甄蜀黍,也最终造成了甄蜀黍和Toto古庙里相拥殉情。

电影结局是这样的。一开始好像被甄蜀黍杀了的刘太傅,跳出来说,俺是好人,俺是好人,玉玺是俺故意藏的。小叮当走后,赵阿姨接手了镖局。一天她回到雁门关,恍惚中看到甄蜀黍从夕阳中纵马而来。

正所谓,甄蜀黍永远活我在心中!就像那萨顶顶片尾唱的,领导就在我手中!

党的政策亚克西!

选择

“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有一群永远不会变老的小孩。这些小孩是科技的结晶,是人类因私欲而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人类的战争工具,是武器,是资产,是物品。” ——百度百科不知从哪抄来的,我稍加精简……

因为对原始的世界观设定感兴趣,我去读了森博嗣写的原著第一辑。小说里森博嗣展现了自己作为攻壳和塞林格老爷爷的fans一面,叙事风格向《麦田守望者》致敬,引用了好几处《九故事》,更是把女主角的名字叫成”草雉水素”……… 整部小说是以战斗之子函南优一为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通篇保持着“守望者”霍尔顿那种玩世不恭的口气。

同为攻壳和塞老头fans,这部小说本应很对我的胃口,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押井守在故事表现上进行观感很强地改造和刻画:在战争之子、死后轮回基本设定不变的前提下,影片中以冷色调的画面、简单线条的人设、单调的动作、简短的对话、频繁正反打镜头、缓慢的节奏等等,让整个世界呈现出鲜明的反乌托邦化气质。有这样的先入为主的视觉印象后,回到小说的读者很难再接受麦田那种垮掉派口气的叙述——设想一下霍尔顿样的温斯顿在讲1984

反乌托邦

押井守对世界观设定的改造,集中表现在Teacher这个角色的引入。Teacher的原型,在原著小说第一辑中,是个没有提到名字的飞行技巧高超的驾驶员,出现在一场空战群戏中,后续水素的讲述只提到他因为对机型的偏好叛逃到优一和水素敌对的公司(考虑森博嗣要继续写这个系列,这该是个伏笔)。

然而到了押井守的故事里,Teacher的黑猫标志在开篇戏中就鬼魅一样击落两架敌机,而片尾的高潮戏中又以螺旋翼不可能完成的飞行动作击毁优一的飞机将故事收尾。在中间的文戏叙述里,Teacher(让人联想big brother)成为最开始驾驶飞机的那个人,并暗示和水素有着剪不断的联系。这以至于在评论产生了大量对Teacher身份的探讨和猜测,比如Teacher是所有永生之子的克隆原型、Teacher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虽然这些讨论颇有点过度诠释的意味,但押井守在故事里刻意保持Teacher这个角色的神秘感,这才导致了Teacher背景的多种可能。我更感兴趣的是既然押井守修改后的世界散发着强烈的反乌托邦气息,那么聚光灯下的Teacher在反乌托邦里具有何种功能性?

平衡的力量

很直觉地就可以发现,Teacher是为了平衡战斗双方实力而存在。在空中杀手的世界中,战争是在两家承办战争秀的公司间进行的,同时两家公司在战争秀的过程中形成某种默契。比如在原著中提到,技术进步不被公司支持,这是因为一方技术的突破会打破双方实力的平衡。另一个例子是所有的战斗都是在协商一致的地点和时间发生的——虽然发生了对水素所在基地的偷袭行动,但不难判断这种偷袭也是预先安排好的。

然而两方对立的结构始终是不稳定的。在1984中,奥威尔构建的是一个三角形的结构,其结果是任意一方的强大都会导致另两方的联合反击。空中杀手小说的世界中缺乏这种保证机制,比如小说中笹仓私下对飞机的实验和改造时就无形中蚕食着整体平衡,当然不能排除这是森博嗣希望在系列作品的最后瓦解小说世界而故意留下的破绽。但在押井守的2小时的电影世界中,这一反乌托邦必须稳定,不可战胜的Teacher藉此出现。无论Teacher是两家公司的共谋还是凭空神创的造物,他出现后即作为中立的砝码保证了游戏的平衡性。一旦一家公司出于某种原因强大到威胁整个结构的稳定后,Teacher就会“转会”到另一方。因为Teacher的不可战胜在世界观中是公理级别的设定,所以只要Teacher始终中立,这个游戏就不可能结束。

平民和英雄

反乌托邦在结构上稳定后,还必须保证个人的行动不会在有意或无意中撼动整个体制。这也是反乌托邦小说集中表现的主题,三部曲《我们》、《美丽新世界》和《1984》无不是在这一题材上做文章。不过在传统反乌托邦的洗脑、监控、暴力之外,空中杀手还有特别的地方。

首先,空中杀手的反乌托邦边界限定在战争秀的公司,反乌托邦里的个人是被生产出来负责战斗的永生之子,而界线外的平民生活依然“其乐融融”。因此设定中要防止永生之子逃离到平民之中。这是通过基本设定来限制的,永生之子因为基因的原因永远保持在孩子的状态不能长大。这一具有高度辨识性的特征保证,虽然不能排除少数人的脱逃,但是大范围的“平民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另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是,战争是培育英雄的土壤,因此公司也必须防止个人“英雄化”的倾向。一旦个人通过不断地胜利获得号召力,这将是巨大的不稳定因素。更切合前面论述的说法是个人“英雄化”是一个公司不可控的影响战斗平衡性的因素。此处Teacher就表现出其平衡砝码的价值。Teacher本身就是体系中最大的英雄,是恐怖的实在。这一不可战胜的英雄存在,使他人绝无英雄化的可能。Teacher是不败的,Teacher是可控的,因此体制就不会受到个人“英雄化”的威胁。

选择

这样一种设定完成后,本片和其他反乌托邦作品一样旨在表现该背景下个人的觉醒和反抗。而水素和优一的行为则是针对上面的“平民化”和“英雄化”而成。

“那个人生了小孩……小孩生了小孩……”,三矢这样说。从中可以看到水素已经超出了常人认为永生之子的行为范围——她不再飞行,成了司令,生了小孩,甚至杀了同伴。这简直和“大人”一模一样。最后她甚至希望优一杀掉自己,于是至少在这一个轮回里,她几乎拥有决定自身生死的权利。水素的反抗是希望通过把自己变成一个“大人”来使自己脱离整个体系。但“光是这样还不足够吗?”,这是函南优一最后的话:

“即使是走过无数次的路,
也能走到未曾踏足过的地方。
正因为是走过无数次的路,
景色才能变幻万千。
光是这样还不足够吗?
因为只是这样,所以才不足够嘛?”

“平民化”始终是一种个人的脱逃,这终究是便宜的。水素固然做得炽烈,但和土岐野的颓废懈怠又有多大区别呢?对于系统的运行又能有何种影响?在轮回之后,一切又只能重新来过吗?这些构成了优一的疑问:既然在同一条路上也能欣赏千变万化的风景,那么还需要改变吗?或者说既然永生之子们拥有内在的自由,那么还有争取外在自由的必要吗?

“光是这样还不足够吗?”,优一给出了他的答案。

“正因为是走过无数次的路,
景色才会变幻万千。
光是这样还不足够吗?”

“由我来击落你,Teacher。”

长夜依然漫漫,
黎明仍旧遥远。
在这暗色里,
恐惧的成了狗,卑鄙的成了狐,
得意的成了狼,愚蔑的成了猪。
然而无论化作什么,留下心里的召唤,
在那一天唤出一道闪电点燃自己。
即使无法照亮了整个黑夜,
却不妨为身旁的一尺三分提供些许温暖。
在一切结束之前,
所能做的也许就只有这一点点。

我们好像还那样儿

———–大段的严肃,想看雷点的直接向下找分割线————

曾经读过一句话,大意是说成功的商业电影都是类型片。作为对《十月围城》毫无事前预期的观众,在影院的前半个小时里我却没能正确把握本片的类型,起初我甚至将其作为一部迟到的政治献礼片看待。当然伴随反复出现的甄子丹、戏院的灭门戏,我渐渐调整了对本片的认知。待到填满后一半篇幅的动作场面,不用多大努力也可以将其界定到功夫片之中。

如今大部分迈进电影院的观众都是或多或少读过金庸看过李连杰,这让我们对功夫片有着特别的眷顾。然而这种眷顾无法掩盖的是,功夫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它反映的不是人类智慧的一面,相反它表达“用拳头话说”这种不文明的暴力的问题处理方式。因此功夫片自己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这种落后的方式成为影片中合理甚至是唯一的处理问题方式。基于此,在传统功夫影片中冲突双方被划分为绝对的正义和绝对的邪恶。绝对的邪恶是不可理喻的,因此正义的一方必须对其进行暴力性击倒。正派/邪教、爱国的中国武师/作为侵略者的外国武师、警察/一心向恶的罪犯,这些组合都是这种符号化正邪定义的具体实例。

回到《十月围城》,本片选择的正邪界定标准是政治信仰,冲突的组合是天赋人权/君权神授。《十月围城》选择这样一个相对敏感的标准也许是希望藉此摆脱传统功夫片的符号化正邪设定下的打打杀杀,尝试表达一种更高层次的理想和信念。开篇中提到的那些让我误读的文戏——正面角色在冲突的作用下加入代表正义一方,则可以被机械地解释为民众选择了自由民主。然而遗憾的是,本片中大部分角色选择自由民主一方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些词汇的理解,而仅仅源于私人恩怨甚至是盲从,这种依据力量甚至天然与那些美好词汇相冲突。脱离历史语境中所谓的先进和落后再去看待本片,其中的正面角色事实上无法被解读为追随先进思想的民众,而是和反面角色一样的未经启蒙而被煽动的愚民。

片子主要角色中最接近自由民主思想的是梁家辉饰演的陈社长。遗憾的是这个人物却被塑造为将孙中山看作革命之神,将保护孙中山作为一切行事动机的扁平人物。而他在片中唯一的大段说辞(对李玉堂的说服)只是基于孙文神性和历史参与。从全片来看,这段说辞未能说服王学圻饰演的李玉堂。陈失踪后,李玉堂对其行动的继承更多缘于朋友的嘱托,体现到后面那段对美国主旋律演讲桥段的模仿里,李就只能对陈的话鹦鹉学舌。可以尝试推想片尾之后,失去儿子的李今后的立场?从这两个人物之后,片中正面角色所代表的思想更加断裂。其后的角色作为正面人物理由开始千奇百怪。巴特尔饰演的和尚,名字(王复明)在暗示其是反清复明的遗老。方红(李宇春)的初衷在于复仇。所以在发现仇人后,她就抛弃了大队人马去寻私仇。刘公子(黎明)更多是对李玉堂的感恩。沈重阳(甄子丹)的变化源于自己 的女儿。阿四(谢霆锋)和阿纯(周韵)之前有一段在水边读书的戏码,其中引出了孙文的独白,“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这仿佛解释了行为动机。然而在阁楼替身的戏中,阿四在李重光(王柏杰)的逼问下,反复强调自己什么都不懂。这使阿四之后的行为完全恢复到对主人尽忠,同时也将之前引入的独白消解为只为说服观众而存在的片段——取消掉这场戏,片中人物的行为不会有任何变化。李重光也许是片中唯一理性选择自由民主的角色,但如果注意他,就无法忽略与其形成对称的胡军饰演是阎孝国。阎的行为也是在学习西学后自主选择的结果。片中存在许多对阎脸谱化的刻画,试图说明其狂躁、不理智——陈对阎的评语是“头脑愚蠢”。但李同样存在许多非理智的戏份,比如和父亲争执一场。另外最后一场戏中两人的尸体被并置,同时镜头中包含对各自孩子失去控制的父亲(老师)。这个镜头很强的对称性似乎在暗示两个非理智角色的等价性。至此正面角色相对反面角色所谓的正义信念依然无法从片子本身中挖掘。

片中虚构人物被刻画为由自相矛盾首领领导的盲从民众。这种刻画也被导演在有意无意中同构到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中。张涵予饰演的孙中山除了化妆值得褒扬之外,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国父的形象。孙中山最主要的戏份是在地下室中制定计划。其中开场孙中山和各省代表见面的镜头里,强大的逆光让孙中山化为一个包围着光晕的阴影,而对面的各省代表从一个较低的位置用崇敬的眼神对其仰视。这里的孙中山不是一个革命领导者而是一个降临的弥赛亚。接下来的讨论则变成了孙中山的个人演讲,各省代表则是痴呆般的崇拜凝视,全过程中双方没有任何讨论和交流。这个场面里整个革命计划被演绎为孙文的个人意志,这里的孙文更像一个独裁者,其他人则完全盲从于他。以上几幕中的孙文无法和那些自封跟随天命所归的领袖相区分。回到那句前面被认为是用于说服观众的旁白——“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本片的摘引没有给出“欲”和“必”之间的逻辑,加之孙文的形象塑造,这句话就更容易被解读为一句煽动的口号。

然而《十月围城》的正面角色无法得到认同吗?答案是否定的。我观看本片时,旁边一位三十岁上下的男子就反复摘下眼镜擦拭眼角。既然片子本身对正面角色的塑造经不起推敲,那么这种认同感来源于何处呢?最直观的设想是源于历史语境、美好词汇和我们对于“牺牲”的热衷。但看看豆瓣上吓人的评分和评价,很难相信自由、民主、牺牲这些在当今社会已经快要天然包含反讽含义的词汇会有这样的效果。因此我们回到本片的类型——功夫片。事实上如今传统武侠设定已经被解构为被强行划定正义和邪恶的黑帮帮派之争,但这也丝毫不妨碍我们在观看武侠作品时对正派的认同。因此功夫片作为正义邪恶绝对划分的类型片,它早已不再需要使观众认同它本身所定义的正义,片子只要让观众入戏,他们就会自发地认同它定义的正义。这构成《十月围城》中正面角色被认同的基础。另一方面,片子为每个死者提供了统一的、极为形式化的“就义”场面——文字、升格镜头加尸体特写。因此我们很难将这种死亡理解为和尚的复明、方红的复仇等等各为其是的选择,我们需要统一的正义来解释这些“牺牲”,此时历史语境、美好词汇以及之前铺垫的孙文独白发挥了功效。预告片中用一段文字来概括全片:“他们舍生取义,为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这是个很难从片中得到的解读,即使他们的行为可以上升到“舍身取义”的高度,也不是“为了素未谋面的人”。然而我们很可能认同了这句话,因为功夫片类型使“他们舍生”是值得赞美的,而历史语境提供了“为一个未谋面的人取义”作为一致的高尚理由。

如果剥离影片类型和历史语境,那么《十月围城》的正面角色还值得认同吗?《十月围城》演绎的是百年前的死亡,在这演绎里,百年前的阿四不理解那些词汇,他没有顾及阿纯和自己的幸福,毫不保全自己地为主尽忠死去了。我们也许不会再重复百年前的做法了。但我也看到百年后的演绎者依然吝惜在结尾顾及一下生者阿纯,她没有悲痛嘛?所以无论我们嘴上是否认同他们,我们好像还是没能正确演绎那些当时人无法理解的词汇,我们好像还是在不经意地展示着同样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习惯。我们好像就是他们。

所以如果你坚持看到这儿,我其实想说的是,100年过去了,我们好像还那样儿。

—————-上面太严肃了—————

大概因为最近在看那些文论、哲学、政治,所以东西偶尔就会写成上面那个样子。想看片子雷点的向下,不过本片雷点ms不多:

1. 胡军的化妆好奇怪,化得很像老恶人计春华,就是方世玉、新少林五祖里那大哥。另外那两句大喝,新一代怒吼天尊眼瞅着就出来了……
2. 漫天的弓弩乱飞,街上路过的毫不惊慌失措,就那么接着在大街上走……1905年的香港是怎样一个社会呀……
3. 一开始扎了巴特尔一锥子那大姐是谁呀……透着一股子阴气,这清兵里还有驱鬼的……
4. 黎明这角色也是一股妖气,出来的时候背景音乐还是电音……
5. 最后,关于春哥~ 导演你为啥不多给春哥一点时间呢?我还等着看伊原地满血复活呢……囧……

————-补完——————

这些爱在影评中拽一些华丽丽辞藻的人,能先解释一下这些这些词什么意思么?不要说些专业、不专业的人都不懂的话,如果你不懂电影,至少可以有些情怀。

外遇禁忌四则

Butterfly on a Wheel,布鲁斯南去年底的片,通过一名娶了演技派的老婆又和007老婆搞外遇搞得全世界都知道的大哥的悲惨经历,向我们揭示了搞外遇的禁忌,对于所有致力于搞外遇的人民群众们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以下总结四则,抛砖引玉:

第一,不要搞外遇。比如这位男一大哥, 你说你没事黑黑竞争对手的网络,抢抢订单;搞搞办公室政治,玩弄一下同事。这些虽然也很不好,但也就只限于很不好。可是你一旦搞外遇,这就是道德问题。何况你还不是第一次搞,是搞了好几次(至少两次),这就是道德败坏的问题。所以最后你被别人玩弄完全是自找的。

第二,做好隐瞒工作。就算你的欲火中烧非搞外遇不可,你也千万别搞得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比如这位男一大哥,你说你自己好好数数,这片子里有三句以上台词的角色,除了您那未经世事的女儿哪个不知道你搞了外遇?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三句以下台词的角色八成也知道你搞了外遇。你说你搞外遇搞成全世界人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八卦杂志都懒得登那种,你不死谁死。

第三,注意选择对象(注:不止和你上床的那位,还有和你上床的那位上床的那位)。就算你从小不知道小心俩字怎么写,搞外遇搞得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你一定注意不要搞到007头上。。。比如这位男一大哥,你说就算你披上斗篷,也是一希腊肌肉美男,属于以一当一万那种,但是您拼得过人家007嘛?虽然这位皮尔斯.布鲁斯南大哥也就是个过了气的前007,一不小心就把沧桑写在脸上。可人家当年开跑车泡美女惹得全世界姑娘尖叫的时候,您跟哪呢?您虽然智商也挺高,搞办公室政治把同事搞得一愣一愣的,但是您搞得过军情六处的前特工嘛?您泡这位大哥的老婆,您不是找死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娶个好老婆。如果你非要搞外遇,而且还希望搞007老婆这种高质量的外遇,那你就千万不要娶一个这么nb的老婆。虽然我们前面说007很nb,但我们不得不说,这位男一大哥,您的老婆比007还nb,-___-||| 根据剧情来推测,这次行动完全是您老婆安排的,007也就是听您老婆指挥。而且您老婆不光能负责幕后策划,还能自导自演、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行动在整个事件的第一线。而且而且您的老婆还是一位表演天才,无师自通的那种。那表情、那动作,我靠,就差在脑门上就写上“我是一个演员”了。娶了这样的老婆,你还要搞外遇,你真是非死无葬身之地不可。

最后的最后,奉劝大家,“外遇有风险,行动需谨慎”。

p.s. 现在好莱坞的编剧,越来越喜欢故弄玄虚了。。。看完这片子不知怎么忽然想起了著名的史前一万年。。。当时那个渲染,那个铺垫,我是怀着满心期盼,看着那个又高又瘦的穿得跟木乃伊似的外星变态一挪一挪地出来了,就等他眼睛放火,屁股放电,手一指天把地上的人全劈死呢。结果这大哥怎么就被一穿着皮裙子的野人用一树枝给戳死了,连脸都没露一下。。。我囧呀。。。扯远了,这部片也是这个意思,看了4/5,心说布鲁斯南大哥你干嘛呢?为什么呀?不明白呀。。。看完后1/5,心说布鲁斯南大哥你至于嘛 ,不就一外遇,直接捉奸在床,大不了一枪打死俩不就得了。。。太复杂实在是太复杂。。。Keep It Simple, Sucker…

局 – [剧透, 慎入]

这部"The Prestige"最近唯一一部看了两遍的片子,故事以及Nolan讲故事的手法都很好,就像Nolan的另一部"Memento"一样,两部片子都是看的时候要动脑子但看完又能明白一切,而不会感到故弄玄虚的片子。强烈推荐。

————以下剧透—————-

英文名字是"The Prestige",在片中的意思是魔术中消失后重现的一个阶段,这个词贯穿了整个片子,特别是Angier和Borden死后的两次Prestige。不过中文翻译实在是不好翻,比较常见的名字是"致命魔术"只能说是牵强。在我的理解里,一听到魔术首先想到的就是"trick",然而在这部片子中完全没有"trick"的位置。除去"Prestige",片子里另一个很重要的词是"sacrifice",而Borden说了一很重要的句"that's the price of a good trick"。我不知道真正的魔术师能不能同意这句话,但至少在片中,即使最关键的"The Transported Man"也没有高明的trick,而是紧紧围绕着"sacrifice",正像Angier知道Borden的trick后说"too simple, too easy",而Borden说"simple, maybe, but not easy"。

说到这里,实际上我觉得片子中的这些"魔术"已经超出魔术的范畴,而应该是心计极攻不惜代价的局了(Norlan好像很喜欢这类故事,Memento也是一个"局"的故事)。Angier极尽巧思,一次一次的杀死自己,终于把Half of Borden引入杀局里。然而他还是输给了Borden,因为Borden的一生就是一个局,而所有人都是局内人。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他能看穿Chung Ling Soo。Borden就像他自己评价Chung的,没人能发现魔术的秘密是因为观众以为他只在台上才是在表演魔术,而事实是只要在人前他永远在表演这个魔术。所以从"sacrifice"的角度说Angier还是差了一截,虽然他那个"sacrifice"比较骇人听闻一些。

不过最后Angier还是说了一句"Then you got to see something very special. It was the look on their faces",大概这句话算是回到了魔术的范畴里。

ps. 最后居然有科幻因素实在是出乎意料。奇怪的是这个Transport的idea在科幻世界里看到过~

ps2. 那个China man的名字太好玩了,Chung Ling Soo,程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