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衣女千里追凶,小叮当从中作梗

春节期间阅烂片无数,偶尔说一部让大家开心一下。

即使在这些烂片里《锦衣卫》也无愧为一朵奇葩,而本片最大的与众不同在于:为了看懂后面的剧情,你必须把前面的剧情忘掉。这对观众的智力是怎样的一种挑战呀……下面我就讲讲这神奇的故事。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这片主要矛盾集中在皇帝小儿那个戳——学名玉玺。几路人马都是要抢这戳。而片子的主角是甄子丹蜀黍,他是锦衣卫兼厨子,武器是一厨子用的刀具盒,里面是各种刀具。

故事开始是这样的,罗家英蜀黍对甄蜀黍说,“刘太傅要造反,证据就装一盒儿里,你去给我抢过来。”于是甄蜀黍就跑太傅府里,软硬兼施一番,最后抢到盒子打开一看。我艹,玉玺就跟那盒儿里呢。看到这我想,这刘太傅果然是坏人,不然皇帝大戳怎么给整自己他府里了?这厮谋朝篡位呀。罗蜀黍英明!甄蜀黍威武!

正在我欢呼阴谋粉碎,眼看甄蜀黍得到玉玺,就要交与正义的罗蜀黍,电影happy ending之际。英明的罗蜀黍忽然就忘了是他派威武的甄蜀黍去抢玉玺的,接着又发了某神秘人再去跟甄蜀黍抢。甄蜀黍一下傻了,心想:我艹,老阉鬼,你tm老糊涂了吧,我不跟你混了,我跑路了。

话到此处我们可以介绍一下某神秘人。这神秘人叫“脱脱”——不排除是Toto卫生洁具的植入广告。Toto很nb。我们知道一般圣斗士的圣衣是一种防护铠甲——本片里甄蜀黍、吴尊哥哥都是如此。Toto的nb之处就在于,她穿圣衣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限制自己过于nb的力量。所以Toto放大招的时候就要脱衣服,每脱一件能力就长一成——这和电脑里的脱衣麻雀十分类似。Toto和罗蜀黍会合之后,都觉得甄蜀黍跑路十分不对,得追。

回头看跑路的甄蜀黍。甄蜀黍跑着跑着,一不小心就跑到了午马大爷以及女儿赵薇阿姨的镖局。甄蜀黍出手豪迈,一下就给了午大爷300两,说,“带我出关,再给你300两。”此处一开始我颇为疑惑,这厮没事跑关外去干嘛?不过片子最初提到Toto她爹王爷住在关外,也打算谋反。我恍然大悟,甄蜀黍你真邪恶,原来你早被王爷收买了,这是去会合呀。

闲话不表,甄蜀黍、午大爷、赵阿姨等就上路了。路上偶遇山贼甲,甄蜀黍出手暴揍山贼一顿,顺便小声告诉山贼:“老子锦衣卫,你丫不要命啦?”于是我又疑惑了,甄蜀黍这跑路跑得可真tm高调,是明摆着让人撵呀。果然,甄蜀黍的小弟找到了山贼甲,一下问出了甄蜀黍的去向。

接着坟地一战,甄蜀黍杀人不眨眼,平趟若干锦衣卫。午大爷等一干弱小镖局男看傻眼了,赶紧说:“您锦衣卫大人,我们还要命,可跟您混不起。”甄蜀黍见机也快,一把挟持住赵阿姨说,“要赵阿姨活命,你们冒充我往东引开追兵,俺往西。你到木棉镇去等你女儿会合。”我心想,甄蜀黍你太狠了,让这一帮弱小镖局男吸引锦衣卫,凶多吉少呀。您和赵阿姨这就要杀父之仇了。

果然画面一转,赵阿姨就已经和甄蜀黍含情maimai了。你看这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是这么顺理成章。这里还有个细节,赵阿姨和甄蜀黍吃饭没钱,甄蜀黍只好卸下自己黄金腰牌付账。哪知道这饭店掌柜看着土,其实是一山西煤老板,纯金的腰牌就给自己儿子别腰间当玩意。一不小心就给尾随而至的Toto发现了。

一路甄蜀黍赵阿姨blahblah,童年阴影无数不再细表,雁门关到了。雁门关里甄蜀黍偶遇途中追捕自己的锦衣卫甲,于是甄蜀黍巧尽心机潜入驿站发现了罗蜀黍和王爷的阴谋书信。至此我又恍然大悟,如果你一直以为是罗蜀黍的诸手下在追捕甄蜀黍,那你就输了。他们只是恰好顺路而已。

我是不是忘了提赵阿姨的夫婿了。恩,你猜对了,这只是传说的夫婿就住雁门关,这世界就是这么巧,大家都顺路嘛。于是赵阿姨和甄蜀黍一语不合,甄蜀黍拍出300两银票(刚在旁边atm机取的)说,“钱给你,你找你夫婿去吧。”赵阿姨伤心欲绝,跑呀跑呀,跑去找夫婿了。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话真tm不假。午马大爷呀,您还跟那木棉镇那等着呢吧……

剧情到此迎来一个小高潮。谜底揭开,原来罗蜀黍揣着玉玺屁颠屁颠跑到雁门关是专程来给王爷伪造的诏书盖戳的——明朝这刻章办证行业也太不发达了。好在甄蜀黍神兵天降,又有手提火箭炮的吴尊哥哥辅佐,一举歼灭众人,坏人罗蜀黍死于非命。就在甄蜀黍抢回玉玺,准备得胜回朝,外边马车都已经备好之时,Toto挟持赵阿姨出现了,“赵阿姨,活命。戳,给我。”我赶紧仔细回忆了一下,Toto好像确实和王爷一伙的。至于她为什么跟外面候着旁观甄蜀黍破坏交易的内幕我们也就不深究啦。总之甄蜀黍很无奈,玉玺得而复失。

接下来的故事进展更快。甄蜀黍和赵阿姨入住小店。此处配乐十分悲凉凄惨,甄蜀黍在赵阿姨酣睡之际,抚摸自己那厨刀盒。片头的旁白曾告诉我,甄蜀黍如果完不成任务就得自尽。我不由得暗暗佩服导演,原来这是一部虚无主义大戏。我屏住呼吸静等甄蜀黍引刀自刎,果然天就亮了。

大漠日出,甄蜀黍一个人骑着马跑呀跑。赵阿姨忽地映入眼帘。远在木棉镇的午大爷以及众弱小镖局男忽地映入眼帘!而当午大爷说出“我们知道路”的时候,我终于领悟了午大爷的真身。他是小~叮~当!他有任意门!果然接下来赵阿姨冒充甄蜀黍(故意用赵阿姨这个女人假冒男人啦)引开Toto。这一壮举顺便震惊了甄蜀黍的小弟,他忘了玉玺已经到手只要护送交给王爷,反而钻到迷宫里去和甄蜀黍拼命。于是甄蜀黍联合小叮当用22世纪先进工具全歼众锦衣卫,夺回玉玺。

当然小叮当到底是一个便宜货,记忆力不行,他忘了Toto还没死,就直接拿出时光机和一干镖局弱小男回22世纪去了。这可苦了剩下的赵阿姨和甄蜀黍,也最终造成了甄蜀黍和Toto古庙里相拥殉情。

电影结局是这样的。一开始好像被甄蜀黍杀了的刘太傅,跳出来说,俺是好人,俺是好人,玉玺是俺故意藏的。小叮当走后,赵阿姨接手了镖局。一天她回到雁门关,恍惚中看到甄蜀黍从夕阳中纵马而来。

正所谓,甄蜀黍永远活我在心中!就像那萨顶顶片尾唱的,领导就在我手中!

党的政策亚克西!

小钟历险记 —— 恐韩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很大很大的乡镇——E乡。E乡的奇怪之处在于,十里八村的人都爱打架斗殴。隔三岔五,便有年轻人聚在一处,群殴虎斗一绝雄雌一番。

E乡幅员广阔,下有东村。而东村东头,邻着太平湖的便是钟家祖传的老宅院。如今这位钟老爷,生于家道中落之时,少时荒唐,几死。不过谁成想年逾不惑,竟忽地痛定思痛收拾性子,言起商来。钟家家底到底殷实,虽然落败,但长工仆役依然无数,一声令下便任劳任怨如牛马一般。凭这一手,几年下来,这钟老爷虽不脱那暴发户的野蛮性子,但钟家竟也隐隐成了乡里数一数二的大富人家。

钟老爷有一子,小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偏偏又自幼好武。既然乡里斗架蔚然成风,钟老爷虽不懂武术,却也乐得儿子习武。于是小钟幼时起,各路拳师便在钟家大院往来不绝。待到小钟少年初长成,那已可谓“长拳短打,马上步下,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无所不窥——就算自己不会那也看人家练过。

此时小钟可谓意气风发,初生牛犊不怕虎,出门接连收拾了几个村里的地痞流氓,渐渐觉得那传闻中的“东邪西毒”也不过如此,一心想到找乡里的高手练练。少爷这一丰功伟绩被一干仆役添油加醋地传到钟老爷那里,老爷听了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儿子终于有了出息,忧的是自己这儿子只打趴几个地痞,传闻这乡里高手如云,儿子到底行是不行心里可没底?于是钟老爷心下盘算在村里找个想点样子的练家子跟儿子过过堂子。

钟家老宅东边便是老韩家的小宅院。这老韩家原是钟家一长工,趁着当年钟家中落之际,自立门户,如今反倒不太把这钟家放在眼里。老韩的儿子小韩,善斗,打遍东村几无敌手,连全乡大群殴也去过几次。不过钟老爷听闻,说这小韩是“耗子扛枪,窝里横”,每每群殴都是被外村人一通暴揍,爬着回来。钟老爷便打算让小钟和那韩老头的儿子练练,如果能把这小韩揍一顿,不仅证明儿子可以到乡里闯闯,也能顺便给自己出口气。这擂局就这样定下了。

开战那天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小钟在擂台中间,台下钟家众仆役喊声震天。小钟默默将上台前众师傅演练的几下散手在心下流转几遍。凝神已毕,说时迟那时快,小钟忽地踏前一步,左腿驱右腿弓,力起丹田。只见他双手抱元,一生太极,左阴右阳,左虚右实。这一招浑然天成,竟无破绽!台下钟家众人见了无不由得高喝了一声,“好!”

接着只听“哎呦”一声,小韩一个上步一拳捣在小钟脸上,小钟顿时鼻血喷涌。可那小钟毕竟也是自有习武,临危不乱,改散手为长拳,右腿微提左腿微收,弓步即去马步已稳;双手变掌为拳,凝力于心,大喝一声,“嗨!~”这一招由阴转阳,用的乃是乾坤大挪移心法。

小韩跟着上前一脚蹬在小钟胸口。小钟吭哧一声倒在地下,半天爬不起来。小韩迈步跨到小钟身上,“砰!砰!砰!”三拳下去,颇有点鲁达三打镇关西的意味。待台下钟家众仆役缓过神来要去拉架,小韩已站起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消息传回钟家,老爷大感面皮发烧,不过又一转念,儿子年轻时吃些亏总没坏处。于是对儿子劝慰鼓励几句,只是把原先几位拳师捆起来抽了一顿鞭子再尽数逐出钟家大院,接着又请人到镇上另找几位拳师。新来的师傅不敢怠慢,用心指点,未几小钟不仅十八般兵刃,连“先天功、蛤蟆气、金钟罩、铁布衫”也都有所涉猎。艺再小成,小钟又去找小韩挑战,三下五除二,又被小韩干翻在地。于是这几位师傅又被赶走了。

寒来暑往,铁打的钟家大宅,流水的武术师傅。不久小钟与小韩打了十几架,可次次被暴揍,到头来竟无一胜绩。

钟老爷再也耐不下性子了。心想,听说这外村人颇有天生神力,战无不胜的异人。可这韩老头的儿子看着和自己儿子没什么区别,次次全乡群殴也是满地找牙的主,怎么自己儿子就打不赢他一次呢?钟老爷便叫来众仆役询问。众仆役一听吓坏了。原来这一干仆役心下早都明白,少爷从小衣食不愁娇生惯养,老爷请拳师不仅三流居多,对待这些师傅来更是毫无耐性,怎么能和自小勤学苦练的老韩儿子比呢?然而临到老爷问起,如此回答可要顶雷。众人只好默不作声。到头来还是管家能言善道:

“老爷,少爷的武艺早已有所成就,单论功夫实际已远超韩家儿子。只是当年少爷这第一败便败在这韩家儿子手上,于是每次见面不免心里发虚。所以少爷功夫较之更高,只是动起手来,发挥出的往往罕有十一。”

这套说辞在钟家实谓源远流长。当年钟家有个仆役阿贵,最善这一套,自己被揍了不说自己被揍,偏说是儿子打了老子,心里还能一阵暗爽。如今这小钟少爷被老韩儿子连揍了十几次,这管家也就学模学样地反说少爷武功更高,只是发挥不出。

果然钟老爷听来十分受用,说道:“我说也是,我儿子的功夫怎么可能不如韩家的杂种。不过虽然咱们自己明白自己功夫高,但老是打不过他们脸面上怕不好看。这心里的病也要治呀。这病叫什么名呀?”

管家胡诌一气原是为了解围,谁承想竟得了老爷欢心。可被老爷这一问,管家却也猝不及防,心中暗道:这他妈能叫什么病,叫也只能叫“一见韩家儿子就两腿打软屁滚尿流”病。可惜这话不能明说,一时间吭吭唧唧答不出来。倒是旁边那位教书师傅才思高些,一听便懂了管家的意思,灵机一动,便说:“这病叫‘恐韩症’。”

这就是恐韩症的来由。

小钟的故事倒是没说完,有空再接着表表。

山寨机

“我在家附近的新加坡餐厅独自吃饭,看手机里的电子书。我用的是天语手机,以前是山寨王,现在是国际名牌,功能应有尽有,它的电子书,介面用了类似索尼的科技,功能则结合了最新版苹果iPhone 和亚马逊Kindle 的所有优点” —— 《盛世:中国·2013

我被这部小说“反乌托邦”的名头所吸引。反乌托邦一直是我钟爱的小说类型,从《我们》到《1984》,从《钢穴》到赛博朋克风,这些作品无一不能调动我的神经。所以当看到“开卷8分钟”将陈冠中先生这部《盛世:中国2013》作为中国盛世反乌托邦小说宣传时,我便在第一时间到淘宝上订购。

然而如果将《美丽新世界》、《1984》比作nexus one或者iphone,那么《盛世》的宣传恰似电视广告里歇斯底里地“HiPhone!超全功能!超低价格!”。当你被忽悠着把套着iphone外壳的时尚手机买回家摆弄一番,才发现原来是一款彻头彻尾的山寨机。

反乌托邦小说在很多时候被看作科幻小说的一个旁支。这大抵是因为反乌托邦小说和科幻小说一样注重背景设定,而其设定又拒绝空想而是强调合理的科学、政治学以及哲学基础,例如《1984》通过嵌入《寡头政治集体主义》这本书中书来描画奥威尔心目中的那只怪兽利维坦——利维坦(Leviathan)本是圣经中邪恶的海怪,随着霍布斯那本政治哲学著作《利维坦》,这个名词便逐渐被用以指代各种形态的极权或威权国家。然而和科幻小说一样,坚实的背景设定仅能作为基础,反乌托邦小说同样不能脱离传统的故事情节。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也一直致力表现个人和利维坦这只巨兽之间的对抗。设定和情节,利维坦和个人,这好比反乌托邦小说的两条腿,失一便只能跛足而行。

可以看出《盛世》中陈冠中先生努力试图通过一些合理地假设事件将当代中国导向他心目中的利维坦。对时事政治不甚了了的我,不能对这一部分的设定做评价。遗憾的是,即使这部分设定可能坚实有力,但故事情节的残缺已经注定了《盛世》的先天不足。

作为小说,《盛世》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表现盛世(利维坦)图景的同时展开人物关系。其中利维坦的图景更多地停留在类似篇头引文里那种“国际名牌天语”、“星巴克旺旺龙井桂圆拿铁”、“李宁阿迪并购”这种小机灵。其中视点的随意转换,已经让人隐隐感到作者急于在少量的文字中向读者提供最大的信息量。但至少这一部分中,老陈、小希、板寸头、韦国、文岚等人之间的人物关系盘根错节,故事也就显得草蛇灰线隐于不言。

可惜如果说《盛世》的前一部分还勉强算得上半部合格的小说,那么从后一部分开始作者明显已经失去了耐心和诚意。在这一部分里,情节急转直下,之前那些伏线全部被斩断。韦国、板寸头、文岚这些在之前看似有分量的人物直接人间蒸发,而类似高生产、杨县长这些人物的忽然出现又忽然消失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最终作者借着何东生之口,以剥去人物性格的老陈、小希、方草地为听众,用毫无前因后果的宏大说教阐明了整个背景设定,而小说也就在此处戛然而止。

也许是作者将事件背景设定得如此之近(2010-11年),这导致成书的匆忙。否则大势的变化很可能使作者苦心设计的利维坦错过出版的最佳时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读罢全书,我的第一感觉竟然是这部书不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并进而怀疑这是一部在确定背景设定、主要人物和故事衔接点之后集体创作的产物,否则很难解释书中几部分情节和人物之间如此严重地割裂,以及整个故事结构的畸形。

不论创作事实是否如此,我相信全书体现的急功近利的态度是导致了这部小说既缺乏耐心又缺乏技巧的原因。这更在一定程度上毁了这个有趣的题材——实际上即使很低的要求下,仅就利维坦的描述,本书仍然可以摆脱现在这种单纯亦割裂的宏大叙事和小机灵,而是在细节中对设定有所铺垫,比如中日结盟完全可以体现在几位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中。遗憾的是作者很可能根本来不及做任何此类细部上的考虑。

书中的主人公老陈说,自己只欠一件事,就是写出自己的《尤利西斯》或者《追忆似水年华》。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作者陈先生的内心写实。不过无论如何,显然《盛世》这种缺乏诚意、靠“中国盛世成真”以及“(反)乌托邦”之类宣传语来吸引读者的讨巧之作,注定不会成为那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命运只能像那些功能全备、外观时髦、质次价低的山寨机一样,用罢之后便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斯人已逝,大爷不死

来跟我一起念,你——大——爷!注意重音一定要落在“大”字上:你爷!这才是正宗生猛的大爷读法。千万别把重音落在“爷”上,再拉个长声,大~~ 那就成了标准的店小二读法。

北京人的汉语有点先天不足,因为他们不会一门外人听不懂的方言。我不知道“北京大爷”在四川、河南等各地方言里有什么等价物。不过在北京路边的铜锅涮肉坊、爆肚门丁肉饼店里,你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四十岁上下,剃着寸头,腆着啤酒肚,如果是夏天总有那么一两个穿的是白色跨栏背心。他们讨论的话题上至国计民生下至鸡零狗碎,但开头总是这样,“我艹,你丫知道嘛……”。话到中途总能看到其中一个,用他那夹着五块钱红河烟的食指和中指,点着对面一个说,“我他妈早跟你说,丫就是一sb!”说完还要端起杯子,咂一口京啤。至于‘丫’,那既可能指胡温,又可能指他邻居家的二狗子。

这就是北京大爷。西方六七十年代的嬉皮士运动,到了今天,北京live house里那些玩着摇滚、痛骂社会的大概仍不自觉地嬉皮着。然而我一直觉得土生土长的亚文化中,骨子里最贴近嬉皮士精神的便是北京大爷。

昨天起床前上twitter看到了塞林格去世的消息,于是自己到处哭丧“我的塞大爷呀~”,好像他真是我大爷。因为我心目中一直没有那个老嬉皮的形象,我想象里塞林格就是个穿着跨栏背心、拿筷子夹着羊肉片、一口一个“我艹”的大爷。

塞大爷写出那部不朽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1951年的事。这小说本身就是一个传说。1960年有个老师因为在班上讲这本书被炒了鱿鱼,于是61-62年这本书在中学和图书馆里都是禁书。到了81年,这本书却一边被禁一边成了美国高中里讲的第二多的小说。后来关于这本书的争议一直没断过。按说塞大爷写出这么一部传说,本人怎么也该是个开好车、住大house、到处走穴签售的文化名人了。可事实上他打1953年就开始隐居,到了70年代基本就销声匿迹了,这一隐就是一辈子。按和菜头的话说,“塞林格一直隐居,于是世人就说他是装逼,为了博取更大的名声。如今,老头一直隐居到死,那么即便是装逼,装了一辈子也就是牛逼了。”

我第一次读的《守望者》是03年在地坛书市随便买的一个蛮奇怪的版本,不是施咸荣先生那个译本。但是我很喜欢最初买的这个译本,尤其其中第八章Holden和Ernest老妈在火车上那一段,后来再读施先生的版本反而找不到当初的感觉了。到了08年的时候我又买了孙仲旭老师那个双语版,不过那次更多是想读读原文。这之间因为攻壳机动队的缘故读了《九故事》,还断断续续地看了《弗兰妮和祖伊》。然而这两本没再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有些作家一辈子就为写那一本书,塞大爷大概就是这样。

其实“大爷”是个很辨证的词,这和“老娘”很不一样。你看那些剽悍的女人一口一个“老娘我”,可扭头“艹”的却是“妈”。“大爷”是不同的,经常能听到有人教育你说“你大爷我”,然后他们转脸就吼出来,“我草你大爷!”

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对《守望者》相见恨晚。我上中小学时总能遇到些没什么职业品德的老师主任。可直到大学读过《守望者》后,我才后悔当初被那些老师挤兑讽刺时,怎么就乖乖地留下心理阴影,为啥就没意识拍案而起直接艹他们的大爷。所以我猜想如果写一部“中小学穿越,回去艹老师大爷们”的YY小说,一定可以狠狠大卖。不信的话你就看看日本,鬼子们肯定是上学时候一边被老师虐来虐去,一边偷偷看《麦田里的守望者》;所以他们才能在长大之后,左手对着“巨*女教师**授业”撸管子,右手就拍出攻壳机动队S.A.C.。

04年曾经模仿守望者的调调写过一个小文,那里面说,“其实我不想活得多好。不论将来干什么,车上卖票还是当个保安什么的,我都愿意。我不想出人头地,不想挣多少钱。我只想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平平淡淡的活着。可他妈这个混蛋社会说你不能这样,于是你就不能这样,否则就会有无穷无尽的人来烦你。我他妈讨厌别人来烦我。”

大概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发小、朋友、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进入了社会那个sb加工厂。我至今还坚持蹲在学校里,不过我知道那一天总会来,到那一天就会有人拿着成功、地位、权力、大房子、好车、奢侈品、纯money等等过来艹我。我希望那一天来的时候,我能格外沉静,格外和气,格外有勇气地告诉那些打算艹我的人:

我艹你大爷!你大爷我根本不在乎!

因为你大爷我的大爷塞大爷就不在乎这些。

Holden said, “I’d just b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all. I know it’s crazy, but that’s the only thing I’d really like to be. I know it’s crazy.”

东拼西凑胡言乱语这一些,只为纪念我最喜爱的作家 – Jerome David Salinger.

天堂在左,麦田在右。

斯人已逝,大爷不死。

每一个人的网瘾战争

从不少途径看到《网瘾战争》的推荐。视频很长,我只看了开头模仿终结者2的桥段,以及48分半开始的独白(这里还有一点点解密和设定稿)。

优酷下面的评论里有人说看完热泪盈眶,便不免有人不乏鄙夷出来反问:“一个游戏至于嘛?” 这样问的人想必不是wow玩家。是呀,不就是一个被阉割的网游吗?我也不是wow玩家,其实我已经不是游戏玩家很多年了,对视频里的很多名词甚至那些事件更是一知半解。然而我还是想接着反问一句:

仅仅是一个游戏嘛?

彼时经常在电视前或者电影院里有这样的体验,昏暗的光线柔软的背景音乐下,男主人公缠绵悱恻地拉住女主人公。接着,画面硬切,音乐戛然而止,天亮了。上到大学我才终于确定电影不是故意剪成这样子的,过了更久我才明白这种很明显的不自然仅仅暴露了冰山一角。《无间道1》的good ending,《海盗3》丢掉的20多分钟剧情——不用多仔细想就能举出更多例子,看看被阉得七零八落的香港太监群。刚拿下史上票房第一的《阿凡达》彻底捅到了国人的G点。然而当那么多人因为2D下线就喊出抵制《孔子》时,有没有人回头看一下如今的全球历史票房前五名?——1.《阿凡达》、2.《泰坦尼克》、3.《指环王3》、4.《海盗2》、5.《蝙蝠侠:黑暗骑士》。有人在国内的大屏幕上看过Keira Knightley亲吻Johnny Depp嘛?有人在国内IMAX上看过Heath Ledger的Joker嘛?好像一群早就没了卵蛋的太监,反倒因为老爷让你蹲着撒尿而暴跳如雷。

于是,仅仅是一个游戏嘛?

从来不去电影院的同学也许又会在一边吸鼻子。那我还可以接着说说。去年上半年我在读《白夜行》这部通俗推理小说的时候,书里夹了两页自己打印的纸——上面印的是某地洁本删去的床戏。去年下半年我想读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时,我发现我最好去买一本港版。有时我真想把豆瓣上所有标题是deleted的条目都翻腾出来,这大概是一座宝库吧。

所以,仅仅是一个游戏嘛?

书,非你所欲也;电影,亦非你所欲也。但至少你还在看这篇blog。然而因为优酷之前的核谐,我无法确定上面的视频在你看贴时是否还有效。如果你看不到那个视频,你可以到网易新闻碰碰运气。我唯一能肯定的是youtube上的视频大概会一直存在,而你则要自备过墙梯。

仍然,仅仅是一个游戏嘛?

早差不多10年前,我还在逃学钻网吧连星际,那时网瘾的说法还不时兴。PC game,尤其是网游,有个更骇人听闻的别名——“电子海洛因”。自己当时没能成功上瘾,倒是成功上了大学。如今到了老大不小的年纪,动念头写这一篇blog时,也曾想将来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染上网瘾?我想我不会是一位模范父亲,因为我大概会为他/她提供更多的上瘾可能性,读书的瘾、看电影的瘾、听音乐的瘾、上网的瘾、旅行的瘾、各种体育运动的瘾、思考的瘾、写作的瘾,当然也还有game的瘾,不只是PC还有各大次次次时代主机——也许我还能培养一个愿意跟我玩实况足球的人。把这些瘾全都放到未来那个小p孩面前,我倒是害怕他/她不能认认真真地染上其中一个。

就是这样。

还是在那“电子海洛因”的时代,我还在通过《大众软件》学习电脑知识,那本杂志就做过网游沉迷的专题,结尾那句话仍让我记忆犹新:

“海洛因不过是一种化学物质。如果我们把全部责任推给一种化学物质,那么我们什么也解决不了,永远不能。”

如今,我却看到这样一个人,也许就是最早宣布电子海洛因的那个人,他声称一切东西都包含海洛因的成分。除了这人脑子有病外,我实在得不出其他任何结论。

难得糊涂

Google这事我是不打算评论的。一来事实已经足够有力;二则各种视角的评论铺天盖地,你多说一句不过徒然让人厌倦;最后也是因为这事到现在传言太多却没定论,早说早错,不如拭目以待。。

可惜你虽无心他不休。昨天中午刚到实验室,左师兄看见我就说,“Google这次xx了吧”,只弄得我一头雾水,赶紧上twitter和greader看新闻,却没发现有什么大事儿。不一会儿坐我对面的左师弟又发话了。
“嘿,看见新闻了嘛?google不退出了。”
我这赶紧勤学好问,“哪的新闻呀?”
腾讯,腾讯。”……
这事还没完,转过今天,同屋的老左又来问我,“google那咋回事?是又不退出了吗?”

你看这没完没了的架势。于是我只好回去仔细看看腾讯那条新闻。这新闻开头是这样的: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 据法新社消息,当地时间18日下午,在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员工停止工作一周后,美国网络巨头谷歌再次表示在中国的业务恢复正常运转。”

新闻本身忘了给出链接,所以如果你不到网上仔细翻,那么原始的消息大概就找不到了,而法新社表示谷歌已经恢复正常的消息你更是使劲找也找不到。其实只要稍微回忆一下google官方那篇blog中的说法和态度,大概也能猜出这条消息大抵是哪个英文法文中文都学不好的“实习记者”出于善意搞出来的。当然对我那列位同学来说,google官方英文blog存不存在就是另一回事了。

Google这事敏感了点,还是说说全球变暖吧。前天看了部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看的时候隐约觉得味道不对,比如中间谈到CO2在大气中比例很少,暗示CO2因此不能导致变暖;再比如海水的正反馈效应被用来解释CO2的增加仅仅是变暖的一个后果;最后更拍了一段非洲的贫苦生活,大意是抑制碳排放就是剥夺了他们的发展权利。后面这部分倒让我想起之前哥本哈根会议结束时在未名BBS上看到的段子,原链接找不到了,复述一下:

“如果把工业化比做一辆公交车,那欧美人都已经舒舒服服地坐在里面了;中国人是大半个身子已经进去了,屁股还露在外面;印度人刚跨上一条大腿;苏丹带着一大帮人还追着这车猛跑呢。结果这当口车就开始猛拐乱转、拼命往外甩人了,你一不留神就得被甩出去。”

原文大概比这写得还诙谐戏谑得多。看完笑完之后,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不免忧愤交加:忧的是这小半个身子在外面的中国人万一被甩出去怎么办,愤的是欧美这帮xx自己坐上车了就不管别人的死活了。

在全球变暖这件事上,常能看到持这种阴谋论观点的人。比如和我一级的左同学就觉得这事是发达国家用来限制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手段。奇怪的是,如果看看其他的纪录片(比如《愚昧年代》),你会发现减排好像不是前面说的那个样子。反而是发达国家人均减得更多,而第三世界的兄弟们只是有了排放的上限——这上限对所有人是一致的,而且离非洲兄弟的生活标准还远得很。好比说原来人家开的是悍马,我们有开奥拓的还有腿着的。现在大家觉得悍马这玩意排量太大不好,将来不许开了,最多只能开奥迪。如果这是真实情况的话,那减排到底更损害谁的利益就不那么一目了然了。

其实全球变暖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因为就连“人类活动到底是不是近40年来全球变暖的最直接原因”或者“全球变暖到底能造成多大程度的灾难性后果”,这种科学问题都还有争论。那这里面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牵扯就更不是看了几部纪录片以及一点点评论就能搞明白得了。我倒是觉得,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那么先去看看各种宣扬全球变暖的文章和影片。等你开始对全球变暖忧心忡忡,那再去看看《全球变暖大骗局》。如果你看完大骗局又开始对全球变暖不屑一顾,那再去看看那些反驳的文章(123)。做完这一切,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彻底晕了,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了。恭喜你,你已经不能被轻易煽动了,这是独立思考出自己观点,做出自己选择的基础。

开头Google这件事其实也一样。如果你老是盯着某一种立场的消息来源又没有一点质疑精神,结局不免像我那些不是姓左,便是姓右,或者不左不右姓钟的同学一样,得出类似“google在这事上很xx,开始装得那么nb最后又怂了”的结论。殊不知倒是自己被媒体忽悠着一会儿排成S型,一会儿排成B型,还浑然不觉呢——我估计网上类似“开始特同情谷歌,现在觉得他xx”的声音(信息统合生命体)已经出来了吧。

我身边不乏这种死守某一消息来源的人(有时候我自己就是),现象是一旦讨论比较掺杂互斥没什么定论的问题,往往是紧守立场不顾事情本身的其他可能性。如果争得要凶起来说不清楚了,往往一句“不说了,太思辨了”或者“得了,得了,难得糊涂”来了事。

难得糊涂。其实我们一直晕着呢,哪来什么难得糊涂?还是说难得糊涂的意思是,难得发现我们自己一直糊涂。

选择

“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有一群永远不会变老的小孩。这些小孩是科技的结晶,是人类因私欲而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人类的战争工具,是武器,是资产,是物品。” ——百度百科不知从哪抄来的,我稍加精简……

因为对原始的世界观设定感兴趣,我去读了森博嗣写的原著第一辑。小说里森博嗣展现了自己作为攻壳和塞林格老爷爷的fans一面,叙事风格向《麦田守望者》致敬,引用了好几处《九故事》,更是把女主角的名字叫成”草雉水素”……… 整部小说是以战斗之子函南优一为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通篇保持着“守望者”霍尔顿那种玩世不恭的口气。

同为攻壳和塞老头fans,这部小说本应很对我的胃口,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押井守在故事表现上进行观感很强地改造和刻画:在战争之子、死后轮回基本设定不变的前提下,影片中以冷色调的画面、简单线条的人设、单调的动作、简短的对话、频繁正反打镜头、缓慢的节奏等等,让整个世界呈现出鲜明的反乌托邦化气质。有这样的先入为主的视觉印象后,回到小说的读者很难再接受麦田那种垮掉派口气的叙述——设想一下霍尔顿样的温斯顿在讲1984

反乌托邦

押井守对世界观设定的改造,集中表现在Teacher这个角色的引入。Teacher的原型,在原著小说第一辑中,是个没有提到名字的飞行技巧高超的驾驶员,出现在一场空战群戏中,后续水素的讲述只提到他因为对机型的偏好叛逃到优一和水素敌对的公司(考虑森博嗣要继续写这个系列,这该是个伏笔)。

然而到了押井守的故事里,Teacher的黑猫标志在开篇戏中就鬼魅一样击落两架敌机,而片尾的高潮戏中又以螺旋翼不可能完成的飞行动作击毁优一的飞机将故事收尾。在中间的文戏叙述里,Teacher(让人联想big brother)成为最开始驾驶飞机的那个人,并暗示和水素有着剪不断的联系。这以至于在评论产生了大量对Teacher身份的探讨和猜测,比如Teacher是所有永生之子的克隆原型、Teacher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虽然这些讨论颇有点过度诠释的意味,但押井守在故事里刻意保持Teacher这个角色的神秘感,这才导致了Teacher背景的多种可能。我更感兴趣的是既然押井守修改后的世界散发着强烈的反乌托邦气息,那么聚光灯下的Teacher在反乌托邦里具有何种功能性?

平衡的力量

很直觉地就可以发现,Teacher是为了平衡战斗双方实力而存在。在空中杀手的世界中,战争是在两家承办战争秀的公司间进行的,同时两家公司在战争秀的过程中形成某种默契。比如在原著中提到,技术进步不被公司支持,这是因为一方技术的突破会打破双方实力的平衡。另一个例子是所有的战斗都是在协商一致的地点和时间发生的——虽然发生了对水素所在基地的偷袭行动,但不难判断这种偷袭也是预先安排好的。

然而两方对立的结构始终是不稳定的。在1984中,奥威尔构建的是一个三角形的结构,其结果是任意一方的强大都会导致另两方的联合反击。空中杀手小说的世界中缺乏这种保证机制,比如小说中笹仓私下对飞机的实验和改造时就无形中蚕食着整体平衡,当然不能排除这是森博嗣希望在系列作品的最后瓦解小说世界而故意留下的破绽。但在押井守的2小时的电影世界中,这一反乌托邦必须稳定,不可战胜的Teacher藉此出现。无论Teacher是两家公司的共谋还是凭空神创的造物,他出现后即作为中立的砝码保证了游戏的平衡性。一旦一家公司出于某种原因强大到威胁整个结构的稳定后,Teacher就会“转会”到另一方。因为Teacher的不可战胜在世界观中是公理级别的设定,所以只要Teacher始终中立,这个游戏就不可能结束。

平民和英雄

反乌托邦在结构上稳定后,还必须保证个人的行动不会在有意或无意中撼动整个体制。这也是反乌托邦小说集中表现的主题,三部曲《我们》、《美丽新世界》和《1984》无不是在这一题材上做文章。不过在传统反乌托邦的洗脑、监控、暴力之外,空中杀手还有特别的地方。

首先,空中杀手的反乌托邦边界限定在战争秀的公司,反乌托邦里的个人是被生产出来负责战斗的永生之子,而界线外的平民生活依然“其乐融融”。因此设定中要防止永生之子逃离到平民之中。这是通过基本设定来限制的,永生之子因为基因的原因永远保持在孩子的状态不能长大。这一具有高度辨识性的特征保证,虽然不能排除少数人的脱逃,但是大范围的“平民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另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是,战争是培育英雄的土壤,因此公司也必须防止个人“英雄化”的倾向。一旦个人通过不断地胜利获得号召力,这将是巨大的不稳定因素。更切合前面论述的说法是个人“英雄化”是一个公司不可控的影响战斗平衡性的因素。此处Teacher就表现出其平衡砝码的价值。Teacher本身就是体系中最大的英雄,是恐怖的实在。这一不可战胜的英雄存在,使他人绝无英雄化的可能。Teacher是不败的,Teacher是可控的,因此体制就不会受到个人“英雄化”的威胁。

选择

这样一种设定完成后,本片和其他反乌托邦作品一样旨在表现该背景下个人的觉醒和反抗。而水素和优一的行为则是针对上面的“平民化”和“英雄化”而成。

“那个人生了小孩……小孩生了小孩……”,三矢这样说。从中可以看到水素已经超出了常人认为永生之子的行为范围——她不再飞行,成了司令,生了小孩,甚至杀了同伴。这简直和“大人”一模一样。最后她甚至希望优一杀掉自己,于是至少在这一个轮回里,她几乎拥有决定自身生死的权利。水素的反抗是希望通过把自己变成一个“大人”来使自己脱离整个体系。但“光是这样还不足够吗?”,这是函南优一最后的话:

“即使是走过无数次的路,
也能走到未曾踏足过的地方。
正因为是走过无数次的路,
景色才能变幻万千。
光是这样还不足够吗?
因为只是这样,所以才不足够嘛?”

“平民化”始终是一种个人的脱逃,这终究是便宜的。水素固然做得炽烈,但和土岐野的颓废懈怠又有多大区别呢?对于系统的运行又能有何种影响?在轮回之后,一切又只能重新来过吗?这些构成了优一的疑问:既然在同一条路上也能欣赏千变万化的风景,那么还需要改变吗?或者说既然永生之子们拥有内在的自由,那么还有争取外在自由的必要吗?

“光是这样还不足够吗?”,优一给出了他的答案。

“正因为是走过无数次的路,
景色才会变幻万千。
光是这样还不足够吗?”

“由我来击落你,Teacher。”

长夜依然漫漫,
黎明仍旧遥远。
在这暗色里,
恐惧的成了狗,卑鄙的成了狐,
得意的成了狼,愚蔑的成了猪。
然而无论化作什么,留下心里的召唤,
在那一天唤出一道闪电点燃自己。
即使无法照亮了整个黑夜,
却不妨为身旁的一尺三分提供些许温暖。
在一切结束之前,
所能做的也许就只有这一点点。

上帝快被闷死了

想从《攻壳机动队》的第一部TV说起,即使你谙熟这部动画,也不妨跟着文字重访一遍笑面男的事迹。

一切由一桩绑架事件开始。2024年2月1号,“濑良基因社”社长濑良野被绑架,嫌犯要求100亿日元赎金。2月3日,NHTV天气预报节目的直播外景,嫌犯挟持濑良野社长出现后逃逸。事后调查中,现场所有摄像记录中——包括直播摄像机、监视器以及人眼(攻壳设定中人机一体化,因此在场人眼相当于便携摄录机)——嫌犯头像均被笑脸图像覆盖。这次事件被称为“笑面男事件”,嫌犯“笑面男”因事件中的表现被认为是超A级黑客。故事没有结束。其后若干年“笑面男”不断对各种基因公司进行示威、勒索,并现场留下他的笑面标志。然而与“笑面男”最初留下的印象不同,后续案件的犯案手法都难称顶级……“笑面男”到底是谁?而因为第一次完美案件和后续案件的差别,更产生“笑面男”究竟是一个人还是多人组织的争论。

答案在《攻壳机动队 S.A.C.》最后揭晓。当然,很可能没看过动画的你已经猜到了答案,毕竟这是那么多理论和案例阐述过的问题了。不过也许你懒得仔细想,所以我就再说个更近的故事。

大概是07-08年的某月某日,超女冠军李宇春成神。信徒在某论坛上用一句极有韵律的话表明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信春哥,得永生”。我们把这个信徒称为“玉米人”。在往后的两年里“玉米人”不断地在网络各处用新的警句和图片诠释信仰——“信春哥,原地满血复活”、“信春哥,不挂科”。这一系列事件的一个高潮是“玉米人”利用马甲或僵尸网络对李宇春的校内主页DDoS式地疯狂留言参拜,最终迫使该页面关闭……“玉米人”是谁?是个人还是组织?

虽然我故意混淆视听,第二件事的真相你是了解的:事件并不源于某个人或者组织,而是集体无意识的杰作。很多人,也许包括你我,都在事件中扮演过“玉米人”的角色。

“笑面男”和“玉米人”到底是什么?《攻壳 S.A.C.》将他们命名为“Stand Alone Complex”,意指由Stand Alone的个人结合而成Complex的复合体。如果给一个凉宫春日式的翻译,大概可以译作“信息统合生命体”。这种生命体是这样创生和进化的:首次发出“信春哥”的人是“玉米人”这个生命体的第一个细胞。不同于很多其他信息统合生命体的稍纵即逝,“玉米人”顽强而有力,他不断吸收其他细胞,通过细胞的变异完成自身进化,甚至分裂出“曾哥人”这个子生命体。单个细胞可能异化乃至从母体脱离,但这不会影响整个生命体的运作,“玉米人”会一直存在到最后一个细胞的消亡。信息统合生命体的灭亡也意味着“信春哥”这条信息意义的丧失。

我们作为细胞总在不断加入或脱离各种母体。比如自己,封网以来在Twitter上混得多,Follow了不少政治推。前几天做了个测试, 挺不出乎意料地自己成了右翼分子。或者说被全盘西化这个“右翼人”吸收了。这大半倒是出于我自己的自觉自愿。但前几 天和朋友聊天时发现,对于一些维权事件,自己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就全盘接受了“右翼人”的观点——那些自以为原创性观点只是母体意志的简单变体或推论,丝毫经不起刨根问底。

信息统合生命体不是渴望独立思考的细胞的朋友,它对细胞施加着强力的同化作用。因为细胞越简单一致,母体本身才越坚强有力。网络因此成为信息统合生命体迄今为止最好的温床。扑面而来的巨量信息让速读成为习惯,没有仔细推敲的情况下我们不自觉地挂靠在某个母体下。之后浏览里相似的观点让细胞和母体的联系越发紧密,同时对相反的观点产生本能地反感。微博时代,一切愈演愈烈——140个字,没有因果,只有选择(RT)。

细胞的无知反映在对立的信息生命体之间的争斗中,这种争斗在整个网络的尺度上展开。然而聚焦到单个信息源,无论是严格的论理还是简单的观点,细胞只能提供条件反射式的“赞”或“反对”(还有那无处不在的“沙发人”)。即使稍有论辩,也会很快淹没在毫无逻辑地争吵和谩骂。事实上,这看似毫无信息量的争吵下暗藏的是“信息统合生命体”所蕴含的宏大信息量,只是那些隐没在时间和网络中的线索难于追溯。

最近在读牛津通识读本这个丛书中关于哲学和政治的部分。经常发生这样很有意思的事:前一页看到一段让我心悦诚服,甘心做细胞的论述;然而翻过一页,这段话就被驳得体无完肤。这只是一套入门的小书而已。反过来回想自己小时候的那些教育,比如对信息量很大的句子在几秒钟之内判断对错、需要无限贴近“正确”答案的论述。这让我记起那个渴望拥有所有细胞的母体仍然存在,每天还在那些旧媒体上定时定点、孜孜不倦地言说。我们可以叛逆式地逃离到网络上,但我们无法直接摆脱对我们细胞式的塑造。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我们是不是快让他老人家闷死了?

我们好像还那样儿

———–大段的严肃,想看雷点的直接向下找分割线————

曾经读过一句话,大意是说成功的商业电影都是类型片。作为对《十月围城》毫无事前预期的观众,在影院的前半个小时里我却没能正确把握本片的类型,起初我甚至将其作为一部迟到的政治献礼片看待。当然伴随反复出现的甄子丹、戏院的灭门戏,我渐渐调整了对本片的认知。待到填满后一半篇幅的动作场面,不用多大努力也可以将其界定到功夫片之中。

如今大部分迈进电影院的观众都是或多或少读过金庸看过李连杰,这让我们对功夫片有着特别的眷顾。然而这种眷顾无法掩盖的是,功夫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它反映的不是人类智慧的一面,相反它表达“用拳头话说”这种不文明的暴力的问题处理方式。因此功夫片自己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这种落后的方式成为影片中合理甚至是唯一的处理问题方式。基于此,在传统功夫影片中冲突双方被划分为绝对的正义和绝对的邪恶。绝对的邪恶是不可理喻的,因此正义的一方必须对其进行暴力性击倒。正派/邪教、爱国的中国武师/作为侵略者的外国武师、警察/一心向恶的罪犯,这些组合都是这种符号化正邪定义的具体实例。

回到《十月围城》,本片选择的正邪界定标准是政治信仰,冲突的组合是天赋人权/君权神授。《十月围城》选择这样一个相对敏感的标准也许是希望藉此摆脱传统功夫片的符号化正邪设定下的打打杀杀,尝试表达一种更高层次的理想和信念。开篇中提到的那些让我误读的文戏——正面角色在冲突的作用下加入代表正义一方,则可以被机械地解释为民众选择了自由民主。然而遗憾的是,本片中大部分角色选择自由民主一方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些词汇的理解,而仅仅源于私人恩怨甚至是盲从,这种依据力量甚至天然与那些美好词汇相冲突。脱离历史语境中所谓的先进和落后再去看待本片,其中的正面角色事实上无法被解读为追随先进思想的民众,而是和反面角色一样的未经启蒙而被煽动的愚民。

片子主要角色中最接近自由民主思想的是梁家辉饰演的陈社长。遗憾的是这个人物却被塑造为将孙中山看作革命之神,将保护孙中山作为一切行事动机的扁平人物。而他在片中唯一的大段说辞(对李玉堂的说服)只是基于孙文神性和历史参与。从全片来看,这段说辞未能说服王学圻饰演的李玉堂。陈失踪后,李玉堂对其行动的继承更多缘于朋友的嘱托,体现到后面那段对美国主旋律演讲桥段的模仿里,李就只能对陈的话鹦鹉学舌。可以尝试推想片尾之后,失去儿子的李今后的立场?从这两个人物之后,片中正面角色所代表的思想更加断裂。其后的角色作为正面人物理由开始千奇百怪。巴特尔饰演的和尚,名字(王复明)在暗示其是反清复明的遗老。方红(李宇春)的初衷在于复仇。所以在发现仇人后,她就抛弃了大队人马去寻私仇。刘公子(黎明)更多是对李玉堂的感恩。沈重阳(甄子丹)的变化源于自己 的女儿。阿四(谢霆锋)和阿纯(周韵)之前有一段在水边读书的戏码,其中引出了孙文的独白,“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这仿佛解释了行为动机。然而在阁楼替身的戏中,阿四在李重光(王柏杰)的逼问下,反复强调自己什么都不懂。这使阿四之后的行为完全恢复到对主人尽忠,同时也将之前引入的独白消解为只为说服观众而存在的片段——取消掉这场戏,片中人物的行为不会有任何变化。李重光也许是片中唯一理性选择自由民主的角色,但如果注意他,就无法忽略与其形成对称的胡军饰演是阎孝国。阎的行为也是在学习西学后自主选择的结果。片中存在许多对阎脸谱化的刻画,试图说明其狂躁、不理智——陈对阎的评语是“头脑愚蠢”。但李同样存在许多非理智的戏份,比如和父亲争执一场。另外最后一场戏中两人的尸体被并置,同时镜头中包含对各自孩子失去控制的父亲(老师)。这个镜头很强的对称性似乎在暗示两个非理智角色的等价性。至此正面角色相对反面角色所谓的正义信念依然无法从片子本身中挖掘。

片中虚构人物被刻画为由自相矛盾首领领导的盲从民众。这种刻画也被导演在有意无意中同构到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中。张涵予饰演的孙中山除了化妆值得褒扬之外,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国父的形象。孙中山最主要的戏份是在地下室中制定计划。其中开场孙中山和各省代表见面的镜头里,强大的逆光让孙中山化为一个包围着光晕的阴影,而对面的各省代表从一个较低的位置用崇敬的眼神对其仰视。这里的孙中山不是一个革命领导者而是一个降临的弥赛亚。接下来的讨论则变成了孙中山的个人演讲,各省代表则是痴呆般的崇拜凝视,全过程中双方没有任何讨论和交流。这个场面里整个革命计划被演绎为孙文的个人意志,这里的孙文更像一个独裁者,其他人则完全盲从于他。以上几幕中的孙文无法和那些自封跟随天命所归的领袖相区分。回到那句前面被认为是用于说服观众的旁白——“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本片的摘引没有给出“欲”和“必”之间的逻辑,加之孙文的形象塑造,这句话就更容易被解读为一句煽动的口号。

然而《十月围城》的正面角色无法得到认同吗?答案是否定的。我观看本片时,旁边一位三十岁上下的男子就反复摘下眼镜擦拭眼角。既然片子本身对正面角色的塑造经不起推敲,那么这种认同感来源于何处呢?最直观的设想是源于历史语境、美好词汇和我们对于“牺牲”的热衷。但看看豆瓣上吓人的评分和评价,很难相信自由、民主、牺牲这些在当今社会已经快要天然包含反讽含义的词汇会有这样的效果。因此我们回到本片的类型——功夫片。事实上如今传统武侠设定已经被解构为被强行划定正义和邪恶的黑帮帮派之争,但这也丝毫不妨碍我们在观看武侠作品时对正派的认同。因此功夫片作为正义邪恶绝对划分的类型片,它早已不再需要使观众认同它本身所定义的正义,片子只要让观众入戏,他们就会自发地认同它定义的正义。这构成《十月围城》中正面角色被认同的基础。另一方面,片子为每个死者提供了统一的、极为形式化的“就义”场面——文字、升格镜头加尸体特写。因此我们很难将这种死亡理解为和尚的复明、方红的复仇等等各为其是的选择,我们需要统一的正义来解释这些“牺牲”,此时历史语境、美好词汇以及之前铺垫的孙文独白发挥了功效。预告片中用一段文字来概括全片:“他们舍生取义,为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这是个很难从片中得到的解读,即使他们的行为可以上升到“舍身取义”的高度,也不是“为了素未谋面的人”。然而我们很可能认同了这句话,因为功夫片类型使“他们舍生”是值得赞美的,而历史语境提供了“为一个未谋面的人取义”作为一致的高尚理由。

如果剥离影片类型和历史语境,那么《十月围城》的正面角色还值得认同吗?《十月围城》演绎的是百年前的死亡,在这演绎里,百年前的阿四不理解那些词汇,他没有顾及阿纯和自己的幸福,毫不保全自己地为主尽忠死去了。我们也许不会再重复百年前的做法了。但我也看到百年后的演绎者依然吝惜在结尾顾及一下生者阿纯,她没有悲痛嘛?所以无论我们嘴上是否认同他们,我们好像还是没能正确演绎那些当时人无法理解的词汇,我们好像还是在不经意地展示着同样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习惯。我们好像就是他们。

所以如果你坚持看到这儿,我其实想说的是,100年过去了,我们好像还那样儿。

—————-上面太严肃了—————

大概因为最近在看那些文论、哲学、政治,所以东西偶尔就会写成上面那个样子。想看片子雷点的向下,不过本片雷点ms不多:

1. 胡军的化妆好奇怪,化得很像老恶人计春华,就是方世玉、新少林五祖里那大哥。另外那两句大喝,新一代怒吼天尊眼瞅着就出来了……
2. 漫天的弓弩乱飞,街上路过的毫不惊慌失措,就那么接着在大街上走……1905年的香港是怎样一个社会呀……
3. 一开始扎了巴特尔一锥子那大姐是谁呀……透着一股子阴气,这清兵里还有驱鬼的……
4. 黎明这角色也是一股妖气,出来的时候背景音乐还是电音……
5. 最后,关于春哥~ 导演你为啥不多给春哥一点时间呢?我还等着看伊原地满血复活呢……囧……

————-补完——————

这些爱在影评中拽一些华丽丽辞藻的人,能先解释一下这些这些词什么意思么?不要说些专业、不专业的人都不懂的话,如果你不懂电影,至少可以有些情怀。

凶手

一 孙虎

孙虎醒了。他一时糊涂,搞不清身在何处。脚腕疼痛起来,他不自觉地动了一下,铁链发出哗哗的声音。眼睛渐渐适应了高墙上小窗透进来的亮光,孙虎看清门栏边食盘上的东西,三个白面馍、酱牛肉、一碗青菜外加一小瓶烧刀子。
“多吃点啊,路可远了,咱死别做饿死鬼。”送饭的牢头怏怏地说。
孙虎清醒过来。他顾不得被脚镣磨烂的关节,拼命爬到牢门前,双手发狠地拉扯门栏。“冤枉!冤枉!”这声音嘶哑到不似人声。可那牢头头也不回。咿——咿——咿,咣,死牢甬道尽头的铁门关上了。“冤枉!冤枉!”孙虎兀自在那里喊,“我没杀人!我没杀人!”他呜呜呜地哭起来。

“开!三五六!大!”
“虎爷,不再玩两把啦?”
“我可不是催您,不过这眼瞅着到年关了,咱这账得清下了。”
“瞧虎爷您说的,有您这话我还不放心?明儿您要忙就别过来了,我找伙计到您家取去。”

“老纪,给打二两白干。”孙虎一进门便吆喝。
这会儿酒坊里却没人招呼。昨天来的时候听说徒弟春生今天就回家过年了,老板老纪可不知去哪了。孙虎的心眼动了动。他想起常在柜台上放着的那把铜锁,那肯定是老纪用来锁放钱的抽屉的。以前孙虎跟几个道上的朋友学过开锁的“功夫”,功夫虽没到家,不过他觉得那铜锁难不住他。孙虎朝外面望了望,没个人影。他刺溜一下钻到柜台后面。
这锁比孙虎想的要难开得多。锁眼附近已经发绿,里面的机簧也就不那么灵活了。孙虎找准角度连挑好几下,锁却纹丝不动。他深吸一口气,重新对准角度。哒,一个机簧被挑开了,他的心头松了一下。就在这当口,噔噔噔,噔噔噔,身后传来的脚步声吓得孙虎身子猛地一颤。他回过头,发现刚才竟然没注意地窖的隔板被掀起来了。老纪是到酒窖里取酒去了。孙虎看了一眼手上已经快要打开的锁。他咬咬牙,站起身一脚把隔板踢倒,接着连拉带推地把角落里的柜子压到隔板上。

阳光照到刽子手的刀头,晃了孙虎的眼睛。他偏过头。那边也是围观的人。孙虎注意到那个戴孝的女人。是了,这是老纪新续的婆娘。这女人可真够风骚,一身孝服哭哭啼啼地还这么媚。孙虎不由得舔了舔嘴唇。那女人哭着哭着好像站不住了一样,歪倒到旁边那人肩上。孙虎定了定神。那女人几乎是倒在春生的怀里!他猛地想起赌坊里那些关于老纪这小老婆和他徒弟的风言风语。孙虎明白了。
“时辰已到!行刑!”
孙虎挺起脖子,他的喉咙咕噜着,“狗男女!谋杀亲夫!谋杀亲夫!冤枉!”但这声音已经低哑得没人听得出来。接着他眼前的景物旋转起来。

二 柳柳

柳柳发现那个孙虎从刚才开始就一直盯着她。她怕得不得了,于是死死抓住一旁的春生。她先是顾虑了一下,大庭广众恐怕不大好看。但随即转念,反正她男人已经没了,一点闲言碎语能碍着她什么,更何况自己和春生早都睡到一张床上。这么翻来覆去的思量,她走了神。忽然就觉得眼前全是红的,回过神来,人脑袋已经在地上骨碌了。柳柳晕了过去。

砰砰砰!有人在砸门。
“谁呀?”
砰砰砰!砰砰砰!声音更急了。
春生已经翻下床,“师傅回来了?”他一面抓起衣服一面低声问。
“你快走,快走。”柳柳也慌乱地穿衣服。“谁呀?等一下呀。”
没人答话。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看着春生从后窗翻出去,柳柳这才拉开屋门。“谁呀?是老纪嘛?怎么跟催命似的。”她刚走到院里,砸门声就停了。柳柳拉开大门,门外却一个人都没有。柳柳慌了,莫非她男人去撵春生了?

去年柳柳的家乡遭了灾,她们村子里就饿死了人。父母不得已把她嫁到河对岸。出嫁那天柳柳从头哭到尾,她知道对方是个死了老婆的老头子。不过掀起盖头,她发现这男人倒不像她以为的那么老。那时候她开心了一些。但个把月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的男人那活儿完全不行。后来她更是听说之前的老婆其实是跟一个牲口贩子私奔了。
柳柳第一次见到春生是他送喝醉的老纪。春生对这位师娘很尊敬,始终不抬头看她。柳柳却被这略显瘦弱的少年吸引了。晚上给老纪褪去吐脏的衣服时,她头一次觉得她的男人说不出的可厌。后来春生又来过家里几次,但每次都是跟着老纪。直到那一次老纪到外地进货,连着几个晚上不回来。柳柳按捺了几天,终于去了酒坊。那天生意冷清,春生独自在柜台里算账。
“你师傅还没回来呀?”她没话找话的。
“是,师娘。这次的事有些麻烦。……”春生又解释了好几句,柳柳可一点都没听进去。她先是装作四处看看,最后凑到柜台里。春生继续在那里算账,但柳柳贴近的时候他往旁边移了移。柳柳微微笑了一下,她看着那只有力地拨打着算盘的手。终于她把自己的手按到那只手上。

柳柳做了好几个菜。这是老纪昨天嘱咐的,说是年前要供仪狄。可到了半夜也不见老纪回来。柳柳不敢睡,她怕春生是被老纪抓去衙门了,她不知这种事会怎么处置。就这样担惊受怕地过了一宿。老纪却一晚都没回来。
第二天快到晌午,柳柳纳起闷来。她决定到酒坊看看。
砰砰砰!砰砰砰!柳柳正走到院子里,大门又响起来。
“哎呀!真来人了!快跑快跑!”柳柳打开门,几个小孩一边叫一边顺着街巷的拐弯跑没影了。

虽然中午被吓得不轻,晚上柳柳还是做了几个好菜。孙虎被砍了头,老纪的案子就算了了。老纪没有亲戚,这酒坊归了柳柳。虽然邻里不免对她和春生多看几眼,但这已经碍不着他们了。想到这些,柳柳格外高兴。春生带回来的女儿红,她连喝了好几杯。灯光旁,春生望着她。她施了脂粉,她脸上有些酒热,她知道自己的好看。春生还改不过口,一直叫她师娘,不过这些慢慢都会变的。
忽然柳柳皱起眉头,她的肚子疼起来。起初她以为是受了凉,但接着就疼得死去活来。春生好像还在对她说什么,她听不清了。她一下从椅子上跌到地下。眼前的东西都模糊了。她想起衙门的大堂上,她男人的尸体,胸口的血窟窿吓得她几晚没睡好。那个泼皮孙虎一直说自己是冤枉的,但几个人都看到他鬼鬼祟祟地从酒坊出来。她却知道孙虎不是凶手。老纪是春生杀的,春生为了他俩杀了人。她没问过春生,这种事是不能问的。但春生现在要毒死她嘛?春生害怕她告发他?他信不过她?她想不清楚,她没来得及想清楚。

三 春生

春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肚子疼得让他直哆嗦。师娘摔倒在地上,他想站起来扶她,结果自己也摔倒了。他的眼前变红了,接着是一阵阵地发黑。他隐隐约约看到血从师娘的鼻子和嘴里冒出来,那时候师傅也像这样子。

“春生,你到我这里多久了?”
“转过年就满五年了,师傅。”
“这么久了嘛?春生,过年该回趟家了吧,很久没回去了吧?”
“……师傅,我爹娘都不在了。”
“你娘舅不是还在吗?他介绍你来的呀。”
“师傅……李大伯,李大伯他其实是我娘一个远房的亲戚。”
“嘿,我就说嘛。这老李自己当好人,就把杂种往我这送。”
“……”
“春生呀,你过年回家,如果家里忙,过完年就不用回来了。”

夜已经深了,春生在酒坊后面的巷子里打转。白天他还是去见了师娘最后一面,但没告诉她自己不会再回来了。师傅告诉所有人他要回家过年了,他没办法在城里找活计,师傅肯定也不准。他要走得远远的,他需要盘缠。
四下没有人,春生用手探了探酒坊偏屋的小窗。窗子果然没有锁,这是他原先留备自己忘带钥匙时用的。

“春生,这口酒缸就这么放着,你别动它。”
“那缸别动,春生!”
“我说了多少遍别碰这缸!”

酒窖入口的隔板被柜子压住了。是呀,他被赶走了,晚上就没人看着酒坊了。春生心想师傅这么做实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酒窖最里面那口不让他动的酒缸一定是师傅用来藏银子的。那么大的酒缸得装多少银子呀。拿走一锭,师傅一时间也绝对查不出来。春生打定了主意。他小心翼翼地将柜子推开,掀开隔板,点燃一盏灯,下到酒窖里。
酒窖里的酒味比平时大,里面还混着一股腥气。春生正怀疑是不是有酒缸漏了,他手中昏暗的油灯就照亮了尸体。师傅倒在正对着楼梯的地方,瞪着眼睛,鼻子和嘴上都是干枯的血渍,胸口插着破碎酒缸的瓦片。酒水混着鲜血,淡红色地流了一地。春生不敢再看了,他只觉得浑身的汗毛都立了起来,险些跌倒在楼梯上。

意识渐渐远离了春生。他糊涂了。酒是师傅珍藏的女儿红,毒是师娘下的嘛?是呀,她一直不肯相信是孙虎害了师傅。是了,师娘错以为是我杀了师傅。所以她才找人传话叫我回来,还说要我来打理酒坊。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师傅报仇。想到师娘最后还是更想着师傅,春生宽慰了些。他还想睁开眼再看看这个他又爱又怕的女人,但意识彻底离开了他。

四 老纪

“那牲口贩子今天早上走了。”
“他没告诉你,对不对?”
“你以为他能带你走?臭婊子!”
“他根本不在乎你。”
“我才是真的对你好。你给我戴了绿帽子,但我不跟你计较。”
“好了,别哭哭啼啼了。”
“别哭了,都说了我不在乎。来,喝了这杯酒。”
“喝了这杯酒,这事就过去了。”

黑暗的酒窖里一盏油灯照亮了一个人影。老纪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包。他揭开那坛陈年女儿红的封口慢慢把砒霜倒了进去。春生那小杂种被赶走了,这可比等那个牲口贩子滚蛋容易多了。明天他又可以宣布家里那个贱货死了。就像上次一样,他说的是实话。他借着灯光向酒窖尽头的那口酒坛看了看。那些人总是自作聪明地以为他在撒谎。他老婆和人私奔了吗?老纪笑了,手因为激动而发抖。他小心翼翼地捧着重新封好的酒坛,迈上台阶。就在这时候地窖入口透进来的光线消失了。

灯油烧尽了。黑暗里不知过了多久。老纪拼命用手去顶那块隔板,但台阶在入口的地方转折了一下,这让老纪使不上力气。
“春生!春生!放我出去!春生!”他不知喊了多少遍,嗓子已经喊哑了,“你们害死我,自己也会不得好死的!”
老纪觉得自己喘不上气来。春生把酒窖的通气孔堵死了嘛?那对狗男女打算把我也埋在这里?他脚下一滑,从台阶上滚了下来。他吭吭唧唧地趴起来,嘴破了,舌头上全是腥味。黑暗里隐隐约约还能看到那口酒缸。啪嚓!老纪猛地把他旁边架子上的酒缸推到地上。他蹲下去摸索着有尖角的瓦片,手指却被碎瓦片豁开一个口子。老纪拾起那块瓦片。
“是你先对不起我的!你先对不起我的!”
“贱货!你这贱货是要下地狱的,你做不了厉鬼!”
“春生!老婆!老婆!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我做鬼也不饶你们!狗男女!”
“饶了我,饶了我。放我出去。你们去过你们的日子,放我出去。”
老纪停下来喘气,但黑暗里的安静更让人无法忍受,老纪胡乱地喊叫起来。
“啊!——啊!——啊!——”

黑暗里,除了尸体什么也没了